第四章 打工仔的类型(3)
《秋风辞》作者:乌角道人 2017-04-18 19:22
第四章打工仔的类型(3)
王老师,您太天真了。
站在袁盎的角度,对周勃进行规劝,尊卑悬殊太大,周勃未必肯听,即使周勃听劝改过,于俺袁盎能有多大好处?
正解是,在皇帝面前踩低宰相周勃,按照“两元论”,一破必然一立的观点,否定了周勃的忠臣身份,自己就不言而喻是忠臣,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书上说,自此之后,皇帝刘恒对周勃一改常态,由谦恭而变为庄严,端起架子,拉开领导和打工仔的距离。
对周勃来说,距离没能产生美,产生的是对皇帝的畏惧。他私下打听,原来是袁盎小子做的手脚。
某次,周勃在街上碰见袁盎,于是开骂,俺和你哥是哥们儿,没想到你这孙子在背后摆我一道,向皇帝打俺的小报告(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袁盎笑而不答,拒绝解释(盎遂不谢)!
民谣曰:宁和聪明人吵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
俺袁盎不和你周宰相一般见识,传将出去,正说明俺有大臣之量!
打工仔的类型(下)
袁盎向皇帝刘恒打周勃的小报告,虽然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嫌疑,但对周勃的定性分析不无道理。
颇有原创性的是,他把大臣分为两个层次:“社稷之臣”和“功臣”。
然而,相较唐朝的权谋大师赵蕤的研究成果,这样分法还是太过简略。
赵老师(据说赵蕤曾经传授李白纵横之术,时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之谓)把打工仔的类型像扑克牌的黑桃、红心、方块、草花一样加以系统分类排列,总结出六正和六邪。
其中,第一高杆的谓“圣臣”,套用金圣叹对《水浒传》人物的评价方式,是“上上人物”。
赵蕤给圣臣下的定义是,有超于常人的政治前瞻性和非凡的政局驾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老师,您太天真了。
站在袁盎的角度,对周勃进行规劝,尊卑悬殊太大,周勃未必肯听,即使周勃听劝改过,于俺袁盎能有多大好处?
正解是,在皇帝面前踩低宰相周勃,按照“两元论”,一破必然一立的观点,否定了周勃的忠臣身份,自己就不言而喻是忠臣,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书上说,自此之后,皇帝刘恒对周勃一改常态,由谦恭而变为庄严,端起架子,拉开领导和打工仔的距离。
对周勃来说,距离没能产生美,产生的是对皇帝的畏惧。他私下打听,原来是袁盎小子做的手脚。
某次,周勃在街上碰见袁盎,于是开骂,俺和你哥是哥们儿,没想到你这孙子在背后摆我一道,向皇帝打俺的小报告(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袁盎笑而不答,拒绝解释(盎遂不谢)!
民谣曰:宁和聪明人吵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
俺袁盎不和你周宰相一般见识,传将出去,正说明俺有大臣之量!
打工仔的类型(下)
袁盎向皇帝刘恒打周勃的小报告,虽然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嫌疑,但对周勃的定性分析不无道理。
颇有原创性的是,他把大臣分为两个层次:“社稷之臣”和“功臣”。
然而,相较唐朝的权谋大师赵蕤的研究成果,这样分法还是太过简略。
赵老师(据说赵蕤曾经传授李白纵横之术,时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之谓)把打工仔的类型像扑克牌的黑桃、红心、方块、草花一样加以系统分类排列,总结出六正和六邪。
其中,第一高杆的谓“圣臣”,套用金圣叹对《水浒传》人物的评价方式,是“上上人物”。
赵蕤给圣臣下的定义是,有超于常人的政治前瞻性和非凡的政局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