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6)(2/2)
《唐史并不如烟》作者:曲昌春 2017-04-18 19:08
则是温室里的花,一旦温度变化,就是灭顶之灾。因此李渊能以五十一岁的高龄起兵,而杨广却在四十八岁那一年心灰意冷;李渊五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而杨广,五十岁的人八十岁的心。
北方已乱,心意已散,一国之君杨广没有气力去恢复山河,却在酝酿东南割据。大国天子颓废到此,不知道到黄土之下他还有没有脸跟老爹杨坚打招呼了。如果杨坚地下有知,恐怕会马上找块豆腐撞上去再死一回,一了百了。
然而皇帝杨广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是一心一意想迁都了。从地理位置而言,江都四通八达、无险可守,不适合建都,眼前最合适的地方就是丹阳郡(南京)了,毕竟在南北朝时,这也是一国之都,而且还据有长江天险。
迁都论一出,满朝文武七嘴八舌,内史侍郎虞世基代表拥护派,而右候卫大将军李才则是反对派,两个人当着杨广的面大吵一架,武将注定吵不过文官,李才败北愤愤退出。
其实李才代表着很多人的观念,他们认为杨广应该火速返回大兴,只要回到大兴,天下依然是杨家天下,而如果退保江东,那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流失,四分五裂,到最后江东也守不住。
无疑,李才的观念是正确的。如果杨广迷途知返,如果杨广能放下身段二次创业,天下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到现在为止,杨广还是货真价实的皇帝,李渊的手里只有自己私刻的萝卜章。假使杨广大赦天下,号令天下各郡起兵勤王,那么握有橡皮章的李渊很可能形势急转直下,天下权柄将再回杨广手中。
然而,假设仅仅是假设,皇帝杨广已经累了,也颓废了,再也没有征陈的霸气和征高丽的勇气了,因为他的霸气和勇气已经在过去十三年里用完了。
狼和羊不可能是一条路,地主和长工永远不会是一条心,此时杨广这个最大的地主也遇到了不同心的问题,他手下的骁果卫已经跟他不是一条心了。
皇帝酝酿着迁都,而从关中而来的士兵却酝酿着返乡,迁都和返乡于是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到最后,矛盾终于成为死结,一道杨广永远打不开的死结。
句!
有的人想走,有的人想留,想走的是背井离乡的骁果卫,想留的是皇帝杨广。
此时江都的形势已经是暗淡一片,大兴沦陷,洛阳被围,政令不通,全国各地的供奉无法转运到江都来,因此江都也逐渐出现了粮荒的迹象,而粮荒动摇了骁果卫原本坚定的心。
骁果卫隶属于皇帝杨广的禁军部队,在皇家部队中属于待遇好、地位高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主体是关中子弟,而最后出问题就是出在了关中子弟的身上,因为这些人都想家了。
北方已乱,心意已散,一国之君杨广没有气力去恢复山河,却在酝酿东南割据。大国天子颓废到此,不知道到黄土之下他还有没有脸跟老爹杨坚打招呼了。如果杨坚地下有知,恐怕会马上找块豆腐撞上去再死一回,一了百了。
然而皇帝杨广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是一心一意想迁都了。从地理位置而言,江都四通八达、无险可守,不适合建都,眼前最合适的地方就是丹阳郡(南京)了,毕竟在南北朝时,这也是一国之都,而且还据有长江天险。
迁都论一出,满朝文武七嘴八舌,内史侍郎虞世基代表拥护派,而右候卫大将军李才则是反对派,两个人当着杨广的面大吵一架,武将注定吵不过文官,李才败北愤愤退出。
其实李才代表着很多人的观念,他们认为杨广应该火速返回大兴,只要回到大兴,天下依然是杨家天下,而如果退保江东,那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流失,四分五裂,到最后江东也守不住。
无疑,李才的观念是正确的。如果杨广迷途知返,如果杨广能放下身段二次创业,天下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毕竟到现在为止,杨广还是货真价实的皇帝,李渊的手里只有自己私刻的萝卜章。假使杨广大赦天下,号令天下各郡起兵勤王,那么握有橡皮章的李渊很可能形势急转直下,天下权柄将再回杨广手中。
然而,假设仅仅是假设,皇帝杨广已经累了,也颓废了,再也没有征陈的霸气和征高丽的勇气了,因为他的霸气和勇气已经在过去十三年里用完了。
狼和羊不可能是一条路,地主和长工永远不会是一条心,此时杨广这个最大的地主也遇到了不同心的问题,他手下的骁果卫已经跟他不是一条心了。
皇帝酝酿着迁都,而从关中而来的士兵却酝酿着返乡,迁都和返乡于是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到最后,矛盾终于成为死结,一道杨广永远打不开的死结。
句!
有的人想走,有的人想留,想走的是背井离乡的骁果卫,想留的是皇帝杨广。
此时江都的形势已经是暗淡一片,大兴沦陷,洛阳被围,政令不通,全国各地的供奉无法转运到江都来,因此江都也逐渐出现了粮荒的迹象,而粮荒动摇了骁果卫原本坚定的心。
骁果卫隶属于皇帝杨广的禁军部队,在皇家部队中属于待遇好、地位高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主体是关中子弟,而最后出问题就是出在了关中子弟的身上,因为这些人都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