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大国崛起之痛章节目录 > 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把脉(2)

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把脉(2)(2/2)

大国崛起之痛作者:隋鹏达 2017-04-18 19:01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非常有限,人口负担过重,不具备挑战世界、强力崛起的物质条件。第二,与历史上不同,当今的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和国际法对大国行为的约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然受它们的制约和规范。中国对当今的国际体系,更多的是融入,通过参与其中发挥影响并对国际体系的缺失进行必要而负责任的改良、补充或完善。第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利益逐渐与国际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中国自身利益的实现越来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来实现。从现实来看,中国在过去20年的融入已经造就了以大多数国民为主体的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国际社会虽然不完美,但中国从中受益不少。依此推理,中国不可能强行地去推翻或者挑战自己从中受益的体系。第四,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经济体系,一个国家必须具备高度的软实力,如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和现在的美国。而中国在软实力方面显然较欠缺。以上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必然会选择和平地崛起。

    从主观意图和战略文化来看,中国没有打破现今世界体系权力分配状况的意图和战略文化。研究表明,挑战国家在主观意图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挑战国家具有长期的扩张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知识界、政界都成为普遍流行的思想。其二,挑战国家一般是不满现状的国家。以上两点,中国都不具备。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也说:不能用俄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崛起类推中国的崛起,中国没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重商主义、军国主义的思想体系,没有天授民族扩张和领土扩张的命运论,也没有文明传播的使命。相反,中国强调平等、国家主权和联合国宪章的权威。从战略文化的角度看,近20年以来,中国的战略文化明显朝合作型战略文化转化。1979年以前,中国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70年代末,邓小平初步提出世界大战可以延缓的想法;1992年,**12大明确指出世界和平是可能的;1995年,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到1997年,明确指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至此,中国的战略文化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最近几年,中国又提出新安全观、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多样性、和为贵、和而不同等诸多外交新理念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