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大国崛起之痛章节目录 > 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把脉(1)

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把脉(1)(2/2)

大国崛起之痛作者:隋鹏达 2017-04-18 19:01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上《子路》)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其意思是,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子。春秋时代齐晏子也强调和与同的区别,他以君臣关系为例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称为和,如果“君所谓可”,臣亦曰可;“君所谓否”,臣亦曰否,那就是同,而不是和了。晏子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老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从历史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许多显赫一世、威震四海的大国,都依靠武力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奴役起家,无一不是用剑与火开辟了通向帝国的道路。国家靠战争崛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埋下各民族与各国家之间关系动荡的祸根。结果,表面强大和繁荣的帝国往往不久便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应验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速焉”的古话。二战结束宣告了“战争崛起论”的历史性终结。战后,日、德和其他欧洲大国和平发展的成功,从反面证明,“和平崛起”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中国人民历来酷爱和平,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有着“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取向。鼎盛时期的中国,如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乾隆盛世,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记载了先辈们孜孜追求和平发展的历史轨迹。党的**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主张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不同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