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伟大的“幸存者”(4)(2/2)
《终极刺杀》作者:李涛 2017-04-18 18:54
主义的捍卫者,他提倡一种“思念法兰西”的教育和对伟大个人命运的坚定信念。他成了戴高乐这位很早就想脱离凡俗的年轻人心中的武器和旗帜。当戴高乐成为军事理论家和政治实践家的时候,他还常常以柏格森为动力。
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也对富于幻想的少年戴高乐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不仅从历史中认识过去,也学着如何从历史中展望未来,为此,他阅读了大量历史作品,尤其对战争史和战斗英雄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从那些历史和英雄人物身上,戴高乐看到了作为军人的荣耀,作为法国人要肩负的责任,那就是振兴法国。
其实在戴高乐出生后不久,法国就发生了使全国陷入分裂的“德雷菲斯冤案”,军队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能得到“人人都赞赏的神圣东西”,很多军官都痛苦地离开了军队。不过戴高乐从小就立下了报效祖国、重振法兰西的宏愿。14岁那年,在反军浪潮席卷整个法兰西共和国的时候,戴高乐便有了从军的打算。在他看来,军队捍卫着边疆,捍卫着祖国,所有法兰西男儿都应该将军人视为最伟大、最荣耀的职业。
1910年,18岁的戴高乐考入了圣西尔军事学校,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20岁那年,他以第13名的成绩从圣西尔毕业,并被授予少尉军衔,奉命奔赴阿拉斯步兵第33团供职。这个团的团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贝当上校。戴高乐在军事上颇有见解,受到贝当的赏识,一年后晋升为中尉。在军队期间,他没有得到下级军官的认同和爱戴,因为他们认为他总是对那些“和他无关”的事情太过热情。但在团队里他却得到了普通士兵的赏识,因为他平易近人,而且总是将新兵军事手册背得滚瓜烂熟。
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也对富于幻想的少年戴高乐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不仅从历史中认识过去,也学着如何从历史中展望未来,为此,他阅读了大量历史作品,尤其对战争史和战斗英雄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从那些历史和英雄人物身上,戴高乐看到了作为军人的荣耀,作为法国人要肩负的责任,那就是振兴法国。
其实在戴高乐出生后不久,法国就发生了使全国陷入分裂的“德雷菲斯冤案”,军队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能得到“人人都赞赏的神圣东西”,很多军官都痛苦地离开了军队。不过戴高乐从小就立下了报效祖国、重振法兰西的宏愿。14岁那年,在反军浪潮席卷整个法兰西共和国的时候,戴高乐便有了从军的打算。在他看来,军队捍卫着边疆,捍卫着祖国,所有法兰西男儿都应该将军人视为最伟大、最荣耀的职业。
1910年,18岁的戴高乐考入了圣西尔军事学校,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20岁那年,他以第13名的成绩从圣西尔毕业,并被授予少尉军衔,奉命奔赴阿拉斯步兵第33团供职。这个团的团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贝当上校。戴高乐在军事上颇有见解,受到贝当的赏识,一年后晋升为中尉。在军队期间,他没有得到下级军官的认同和爱戴,因为他们认为他总是对那些“和他无关”的事情太过热情。但在团队里他却得到了普通士兵的赏识,因为他平易近人,而且总是将新兵军事手册背得滚瓜烂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