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与领导间的相处心理(10)(2/2)
《图解生活心理学》作者:木梓 2017-04-14 14:46
再来看李小姐。她能够理解杨老板的改革思路,并不以自己一时的得失决定支持哪个人。她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预见到被卷入权争的后果,警告同事不要一时糊涂,将来吃亏。李小姐不只是明哲保身,而是把她的忧虑提出来与大家分享,她是开放的、乐于提供意见的。
与李小姐相比,新来的小王则显得不够成熟,她在权争面前显得有些胆怯、退缩,甚至不去上班。她这种性格虽然暂时使她没有卷入纷争,但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她的事业发展。
与他们相比,林小姐更善于拉拢关系,她想与张先生结成一派,共同抵制杨老板的改革,这样,她还能从中得到薪水的利益。但她毕竟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她拉帮结派的做法也威胁了公司的利益,这样的员工经理也不会喜欢。
所以,在“两虎相争”时,作为员工,“不卷入”是一个基本的策略。上司并不会因为你帮他他就认为你是好同志,他们会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考虑。一旦你卷入,就会成为上司的牺牲品。
为员工负责还是为老板负责
你是“老板派”还是“员工派”
林先生是一名高级主管,他工作非常努力,经常想方设法为员工排忧解难,下属都说他好;但他工作了五年,却一直提升无望。他很困惑,老板们都在想什么?难道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业绩吗?
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林先生输在太为员工考虑,而不了解老板的心理。作为职场员工的你,是“老板派”还是“员工派”?
有些职场白领也许觉得,当“老板派”是在谄媚,只有当“员工派”才说明自己真正为下属着想。有些白领甚至会把这些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但如果你只同意当“员工派”,晋升就找不上你。这是为什么呢?
在职场领导层,更多地需要统观全局,从公司战略上为公司把脉,这需要宏观思维及一定的战略头脑,能够站在公司乃至行业发展的高度看问题。而林先生显然是个注重细节的人,能够“做事”,却不一定能做到宏观把握,能够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却不一定能领会公司发展的战略精神。像他这样的人,做“员工派”、做高级主管是很得力的,但他有没有做更高层领导的能力?这一点,林先生或者是没有,或者没让老板看到,这导致他晋升无望。
如果林先生满足于自己做高级主管的职位,那也挺好,但他又想晋升,一旦晋升不成功,他又会埋怨老板不识人才。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他看不见自己的问题,对待自己的瓶颈,采取把责任往外推的方法。如果说这也是战略的话,那林先生的自我战略也是失败的。这也与他“员工派”的工作风格有关,他更多地像个员工一样来思考,把自己摆在领导的对立面,这样的人与员工一条心,却不一定能够服从公司从战略高度做出的决策。老板不让他晋升至领导层,也是害怕他将来不听指挥,有野心,这比没有能力更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