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选择的选择题(1)(2/2)
《无后为大》作者:关军 2017-04-14 14:40
之产生。老师找了一个理由,把班里几个没报学校英语班的孩子关在屋里,罚站几个小时,并暗示他们要参加校办英语班。我那个前同事被逼无奈,只好交钱报了名。一个小学低年级女生,要参加三个英语班,本已痛苦,莫名所以的惩罚则是额外的羞辱。当她明白了遭受体罚的真实原因,会如何看待她的老师、她的学校?
我的一个亲属是教育工作者,她告诉我,老师们在课堂上藏匿知识点,胁迫学生到课外班去“补习”,已是中小学司空见惯的现象。
你看,名为自愿选择的课外兴趣班,实则也设置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题,受教育者处于极端弱势地位,如同任人宰割的羔羊。
当然,并不是所有单一选项都是学校设置的。我曾问一个朋友,为什么也要凑那个热闹,让女儿学钢琴。他说大家都学,孩子如果不会,担心将来会感到自卑。我很想和他说,要是女儿这些时间用于她更喜欢的踢毽子,比所有会弹钢琴的伙伴踢得都漂亮,又有什么好自卑的?
这样的话,我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或许,没有孩子时的逞强是容易的,莫不如厚道一点,尽量去理解父母们在社会洪流前的矛盾和无奈吧。依我看,在工具理性的巨大磁场下,先是有大量的人被吸附过去,他们形成一股潮流以后,接着就发生了裹挟甚至胁迫。许多人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却抵御不住恐慌,或是找不到别的可能,他们注定比那些原本糊涂的人更痛苦。比如,我有一个在机关工作的朋友,看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书,坚持要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上学前没有逼着孩子去上各类特长班、学前班。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她一下子蒙了:许多课程别的孩子上学前都掌握了,于是老师一带而过,她的儿子因此很是焦躁和自卑。她推翻了之前秉持的教育理念,开足马力,陪着儿子去上各种补习班,迫不得已地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这个国家经历了百年动荡,如今我辈又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些因素,导致人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判断力越来越低下。作家阿城如此描述当代中国人的焦虑与盲目:那可不就是飞过一个东西,“叭”一口赶快就叼住,总该是馅饼吧。
现在许多父母知道一些道理,也大体清楚什么是更人性化的教育。我采访过的个把当了父亲的足球运动员,谈到孩子是否会子承父业,都无一例外地表示,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只希望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其他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朋友,更是在最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有过美好愿景,认为自己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与快乐。故事的进程通常是,他们的愿景不断打折、缩水,最终,绝大多数家长也成了非人性教育的帮凶。
我的一个亲属是教育工作者,她告诉我,老师们在课堂上藏匿知识点,胁迫学生到课外班去“补习”,已是中小学司空见惯的现象。
你看,名为自愿选择的课外兴趣班,实则也设置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题,受教育者处于极端弱势地位,如同任人宰割的羔羊。
当然,并不是所有单一选项都是学校设置的。我曾问一个朋友,为什么也要凑那个热闹,让女儿学钢琴。他说大家都学,孩子如果不会,担心将来会感到自卑。我很想和他说,要是女儿这些时间用于她更喜欢的踢毽子,比所有会弹钢琴的伙伴踢得都漂亮,又有什么好自卑的?
这样的话,我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或许,没有孩子时的逞强是容易的,莫不如厚道一点,尽量去理解父母们在社会洪流前的矛盾和无奈吧。依我看,在工具理性的巨大磁场下,先是有大量的人被吸附过去,他们形成一股潮流以后,接着就发生了裹挟甚至胁迫。许多人知道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却抵御不住恐慌,或是找不到别的可能,他们注定比那些原本糊涂的人更痛苦。比如,我有一个在机关工作的朋友,看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书,坚持要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上学前没有逼着孩子去上各类特长班、学前班。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她一下子蒙了:许多课程别的孩子上学前都掌握了,于是老师一带而过,她的儿子因此很是焦躁和自卑。她推翻了之前秉持的教育理念,开足马力,陪着儿子去上各种补习班,迫不得已地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这个国家经历了百年动荡,如今我辈又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些因素,导致人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判断力越来越低下。作家阿城如此描述当代中国人的焦虑与盲目:那可不就是飞过一个东西,“叭”一口赶快就叼住,总该是馅饼吧。
现在许多父母知道一些道理,也大体清楚什么是更人性化的教育。我采访过的个把当了父亲的足球运动员,谈到孩子是否会子承父业,都无一例外地表示,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只希望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其他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朋友,更是在最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有过美好愿景,认为自己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与快乐。故事的进程通常是,他们的愿景不断打折、缩水,最终,绝大多数家长也成了非人性教育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