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无后为大章节目录 > 人在酱缸(1)

人在酱缸(1)(2/2)

无后为大作者:关军 2017-04-14 14:40
    这符合我一贯的理念:孩子不应该被置于过度关注当中,何况是其不情愿的情况。犹豫的我最终没去打搅雅而的“玩性”,因为不想让自己那么讨人嫌。假如她抱起的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会不会更纠结?假如那个把我的孩子置于关注中心的是我的母亲呢?对孩子施与影响的,可不只是他的父母,而那么纷繁的影响,是父母可以抵挡的吗?

    这是一桩看起来没那么重要的顾虑,但儿童的成长中没有小事。而且,让孩子置身一个让人“不安”的人群,细碎的顾虑累加起来,就足以成为恐怖事件了。

    我说过,自己或许比99.9%的人更清楚如何做父亲,但这没什么可自豪的,它不是成就感的一部分,只是焦虑感的一部分。我怎能不考虑那99.9%?他们构成了我孩子世界的一部分。要是他们总体上不真诚、少教养、没创意、缺**,我无法保证自己的孩子可以独善其身。

    我的朋友马寅是一个排球记者,去日本的机会比较多。有几次她进了GAP的童装店,在那个非常卡哇伊的环境,她对身边的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母性大发”。马寅此时已是坚定的“无后主义者”,促成她作此抉择的缘由,是她随着见识增长,对有序、和谐、良善的社会有了更高期许。对孩子是什么样的,在什么环境里生长,是一个什么状态,有着更高期待。“我不可能不让孩子跟社会接触,但是我知道这个社会给不了孩子好的东西,我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和习惯,这个社会都给不了。”马寅和丈夫对培养孩子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让他们担心的是,这只能培养出无法适应中国社会的孩子,而且孩子早晚会被这个社会同化,“我们的辛苦没多少价值,在孩子初入社会时,会更痛苦。”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去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阿曼、南非、马来西亚、日本等等,这是我眼中一些截然不同的国家,但在一个很微小的细节上,它们具有了相同的特征—

    我的身材,比普通的矮小还要矮小一些。走在这些国家的城市或乡镇,我绝少遭遇任何人的异样目光,即使是小孩子,也不会对我这个矮墩墩的成年人感到好奇。在香港和澳门,孩子们同样对我熟视无睹。

    知道站在这些孩子相反一面的是谁吗?是中国内地的孩子。北京、上海、成都、沈阳??无论走到哪里,情况都大同小异。

    对我的身高好奇的内地孩子,年龄范围从三四岁直延伸到七八岁,他们有时候会大声问身边的家长:他怎么那么矮?有时候则直接把问题抛给我。含蓄一点儿的孩子,会一直盯着我看半天,不含蓄的,则会兴奋地高喊:嘿,小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