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无后为大章节目录 > 当你逼视自己的人格

当你逼视自己的人格(2/2)

无后为大作者:关军 2017-04-14 14:40
多文化中被视为可耻的罪行,而在中国,这既是法律惩戒的盲区,又被相当比例的家长视为天经地义,或曰“无奈之选”。

    说说自己记忆中的家庭暴力吧。我小时候既柔弱又乖巧,似乎只有两次挨打。一次是非要去邻居家看《加里森敢死队》,又没有按规定时间回来,被爸爸的拳头擂到**上;另一次被妈妈捶了几下,起因是我去学校之前拒绝穿一条带花纹的粉色衬裤—那时与现在不同,衣着上趋向于中性或类似异性还是让人害羞的事情呢。

    哥哥从小顽皮,挨打成了家常便饭。我记得父亲以拳头教育长子的时候,那几缕遮盖额顶的头发都翻飞起来。自然,我也记得哥哥告饶的哀号。幼时记忆中还充满父母间大大小小的争吵,他们偶尔动手,闹到邻里来拉架的地步。在青春期那几年,哥哥经常在外喝酒打架泡马子,有时午夜时分被父亲从街头揪回来,激烈的责骂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那个年月,我听不到隆隆炮火,却感觉终日生活在战争之中。

    小的时候,哥哥很喜欢在我身上搞各种恶作剧,比如把我困在衣柜里,理发的时候给我剃个阴阳头,或者按住我的一只脚没完没了地挠脚心??我经常哭着鼻子去外婆那里诉苦。

    我和哥哥一直关系很好,也没把童年的恶作剧当回事,直到把小狗瓜瓜领回家,才发现童年的“屈辱”一直在等待释放。几年时间里,我闲来无事就把肉墩墩的瓜瓜当玩物,把快乐建立在瓜瓜的烦恼之上,比如把少许芥末拌到狗粮里,看它筋着鼻子犹豫不决的神情,又比如把它的眼睛蒙上,然后在地上洒几粒香气扑鼻的炒豆。

    虽然我认为这只是恶作剧,不构成虐待,但还是要检讨自己的心理阴暗。还有个别时候,瓜瓜不顺从或偷吃了什么东西,我自身的暴戾因子就活跃起来,抡起一卷报纸追打它。我当然记得被父亲捶打的滋味,但对童年暴力记忆的仿效或报复,显然在潜意识里占了上风。

    北岛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说:“几乎每个中国男人心中都有个小暴君??直到我成为父亲,才意识到这暴君意识来自血液来自文化深处,根深蒂固,离经叛道如我也在所难逃。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合—这一发现让我震惊。”

    我的朋友刘鉴强对儿子感情深厚,爱护有加,他亦不否认,小孩子难免做一些让大人怒不可遏的事情,他要使好大的力气,才能摁住打孩子的冲动,“做这个正确选择的过程,真是痛苦”。如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摁住了打瓜瓜的冲动,它得以告别皮肉之苦。但是,我并不确定自己真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足以避免道德缺陷的代际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