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阴阳·藏象(9)(3)(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虚证颇为明显,还是以制方之法的组方为宜。
董氏用药是时方派的代表,而贺财治湿则从制方之法出发,两者孰优孰劣,还待日后评判。柳孜致有些迷惑道:“水汽上蒸为湿,并且有脾恶湿这一说,那么这‘湿’有没有可能由肾水而来?”
贺财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治湿以苦、治湿以甘同样说得通——苦属火、甘属土,火土均能制水,既然肾水上泛,当然治之以苦甘了。不过这样的话,辛燥就不好理解了——辛能助肾,那么辛能燥湿就应该是个普遍规律,而不仅仅只有草果、白豆蔻之类的药物,应该还有桂枝、附子、细辛等药物。由这里也可看出,辛味燥湿不是普遍规律。”至于将湿与痰、饮相关联,则有些混淆概念的嫌疑。虽然三者都为水液代谢失调,但脾失健运的“湿”病机单一,而痰与饮,则需辨明这痰与饮归属于何脏,从而施治。其组方法并不拘于脾湿了。
柳孜致道:“桂枝发散解表,也能除湿吧?拖地板后开门开窗,房间会干得很快的。”既然水汽蒸腾为湿这样的取类比可以成立,那么拖地后开窗的取类比也能拿来用用吧?
贺财道:“开门开窗的目的是通风——风胜湿,但这属于脾实证的范畴了,比如消渴证用咸+酸+苦的组方,就用了风胜湿这一条。”
柳孜致道:“怎么都感觉辛燥中的那个‘燥’有化湿的功用,好像以前看过报纸,说秋燥时,房间里放一盆水能缓解秋燥对人体的不适,这不是明示秋燥缺水嘛,那么燥不就能化湿除水?”
“怎么说呢?就用你刚才用的工作环境来解释吧。”贺财道:“五气,说的是五种不同的气候……”说到这里,贺财摇了摇头,道:“这么说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这一段文字并不仅仅是将自然界的事物、人体脏器以及功能进行归类,其含义应该还有一个,就是从不同的层面来阐述五行中木行的特性。”
“在理解运用时,不应单纯地看五气,或是五味,而是要把这些联系起来,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
天人相应,并不仅仅只表现在自然的方位、气候,人体的脏器、功能都能归属于五行!
董氏用药是时方派的代表,而贺财治湿则从制方之法出发,两者孰优孰劣,还待日后评判。柳孜致有些迷惑道:“水汽上蒸为湿,并且有脾恶湿这一说,那么这‘湿’有没有可能由肾水而来?”
贺财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治湿以苦、治湿以甘同样说得通——苦属火、甘属土,火土均能制水,既然肾水上泛,当然治之以苦甘了。不过这样的话,辛燥就不好理解了——辛能助肾,那么辛能燥湿就应该是个普遍规律,而不仅仅只有草果、白豆蔻之类的药物,应该还有桂枝、附子、细辛等药物。由这里也可看出,辛味燥湿不是普遍规律。”至于将湿与痰、饮相关联,则有些混淆概念的嫌疑。虽然三者都为水液代谢失调,但脾失健运的“湿”病机单一,而痰与饮,则需辨明这痰与饮归属于何脏,从而施治。其组方法并不拘于脾湿了。
柳孜致道:“桂枝发散解表,也能除湿吧?拖地板后开门开窗,房间会干得很快的。”既然水汽蒸腾为湿这样的取类比可以成立,那么拖地后开窗的取类比也能拿来用用吧?
贺财道:“开门开窗的目的是通风——风胜湿,但这属于脾实证的范畴了,比如消渴证用咸+酸+苦的组方,就用了风胜湿这一条。”
柳孜致道:“怎么都感觉辛燥中的那个‘燥’有化湿的功用,好像以前看过报纸,说秋燥时,房间里放一盆水能缓解秋燥对人体的不适,这不是明示秋燥缺水嘛,那么燥不就能化湿除水?”
“怎么说呢?就用你刚才用的工作环境来解释吧。”贺财道:“五气,说的是五种不同的气候……”说到这里,贺财摇了摇头,道:“这么说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这一段文字并不仅仅是将自然界的事物、人体脏器以及功能进行归类,其含义应该还有一个,就是从不同的层面来阐述五行中木行的特性。”
“在理解运用时,不应单纯地看五气,或是五味,而是要把这些联系起来,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
天人相应,并不仅仅只表现在自然的方位、气候,人体的脏器、功能都能归属于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