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阴阳·藏象(8)(1)(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贺财话题的流向。
这个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有些劳神。等柳孜致睁开眼时,眼神中已有疲惫,但还有着难抑的兴奋之色。
柳孜致以前就觉得制方之法大有可为,经过这一番梳理,这种感觉更是强烈。
比如风湿病。
风湿病,若单从字面来理解,是风邪与湿邪相搏,风归从于肝,湿归从于脾,便是肝脾不和证,治疗当调和肝脾,或是据两脏中某脏虚损而加以补益。不过,风湿病在中医里属于痹证,而痹证的病机比较复杂,往往是风、寒、湿、热数邪相携并至,在治疗上,往往容易出现清热致湿盛或是除湿致阴虚生热之类的现象,让人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给医者造成极大的困惑给患者带来诸多的痛苦。就医者来说,在面对像肝炎、风湿这类慢性顽证而束手时,内心无力之余不免会想到,风胜湿,寒胜热,怎么会有风寒湿热数邪同时出现在病人身上呢?这未免太矛盾了吧?
不过,从辨证辛伤肝的病机病理转归的过程看来,这样的复杂的顽固的疾病,虽然病邪多症状多,但只要能抓住主证,抓住究竟是某一脏虚损严重、某一脏是导致他脏虚损的根源,在治疗上还是有脉络可循的。
就说痹证。痹证分为行痹、痛痹、著痹。《中医内科学》将行痹归属于风邪为主,痛痹归属于寒邪为主,著痹归属于湿邪为主;另外,就痹病的病因病机来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从而感受外邪,其要点是正虚感邪,那么在治疗上是否应该考虑扶助正气呢?比如行痹,若是肝虚则当运用补肝的补肝敛肺汤,若是虚损不甚,便当以调和为法,而不是条件反射般的用上独活、牛膝、麻黄、防风之类的以辛散为法的风药。
这个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有些劳神。等柳孜致睁开眼时,眼神中已有疲惫,但还有着难抑的兴奋之色。
柳孜致以前就觉得制方之法大有可为,经过这一番梳理,这种感觉更是强烈。
比如风湿病。
风湿病,若单从字面来理解,是风邪与湿邪相搏,风归从于肝,湿归从于脾,便是肝脾不和证,治疗当调和肝脾,或是据两脏中某脏虚损而加以补益。不过,风湿病在中医里属于痹证,而痹证的病机比较复杂,往往是风、寒、湿、热数邪相携并至,在治疗上,往往容易出现清热致湿盛或是除湿致阴虚生热之类的现象,让人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给医者造成极大的困惑给患者带来诸多的痛苦。就医者来说,在面对像肝炎、风湿这类慢性顽证而束手时,内心无力之余不免会想到,风胜湿,寒胜热,怎么会有风寒湿热数邪同时出现在病人身上呢?这未免太矛盾了吧?
不过,从辨证辛伤肝的病机病理转归的过程看来,这样的复杂的顽固的疾病,虽然病邪多症状多,但只要能抓住主证,抓住究竟是某一脏虚损严重、某一脏是导致他脏虚损的根源,在治疗上还是有脉络可循的。
就说痹证。痹证分为行痹、痛痹、著痹。《中医内科学》将行痹归属于风邪为主,痛痹归属于寒邪为主,著痹归属于湿邪为主;另外,就痹病的病因病机来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从而感受外邪,其要点是正虚感邪,那么在治疗上是否应该考虑扶助正气呢?比如行痹,若是肝虚则当运用补肝的补肝敛肺汤,若是虚损不甚,便当以调和为法,而不是条件反射般的用上独活、牛膝、麻黄、防风之类的以辛散为法的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