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阴阳·藏象(3)(2)(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比如朱丹溪的“五气有余便是火”论,将阴虚责于不同的脏腑。在临床上,依据辨证结果,根据滋阴药物的归经而选用不同药物,比如胃阴虚用石斛、肺阴虚用麦冬。而对于那些顽固难愈的阴虚证,便将之归结于相火。
相火,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与君火相对而言。相火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医宗金鉴》对此解释道:“君火……君主一身之火,相火……宣布一身之火。”至金元四大家时,补土派的李东垣认为:“相火为元气之贼。”这句话直接后果是引出了补阴派的朱丹溪。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相火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胆者,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由其源流,可知山茱萸用于阴虚证的缘由,是将其他滋补阴液的药物往肝肾收涩,从而达到清肝肾之火的目的——这也是引经报使说所能解释的。
对于这样的认识,就不去评论其对错,在临床滚打得久了的中医人还是能觉察出其缺陷来的。
“对于脏虚的正治,应该是‘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以及‘余藏准此’。不论阴虚阳虚,都在此中求——这是虚损一证治疗用药的总纲。那么,熟地黄与山茱萸为何能用于阴虚证这个问题放在藏虚制方的总纲中来看,问题就很明白了,比如补肝敛肺汤。”
相火,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与君火相对而言。相火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医宗金鉴》对此解释道:“君火……君主一身之火,相火……宣布一身之火。”至金元四大家时,补土派的李东垣认为:“相火为元气之贼。”这句话直接后果是引出了补阴派的朱丹溪。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相火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胆者,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由其源流,可知山茱萸用于阴虚证的缘由,是将其他滋补阴液的药物往肝肾收涩,从而达到清肝肾之火的目的——这也是引经报使说所能解释的。
对于这样的认识,就不去评论其对错,在临床滚打得久了的中医人还是能觉察出其缺陷来的。
“对于脏虚的正治,应该是‘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以及‘余藏准此’。不论阴虚阳虚,都在此中求——这是虚损一证治疗用药的总纲。那么,熟地黄与山茱萸为何能用于阴虚证这个问题放在藏虚制方的总纲中来看,问题就很明白了,比如补肝敛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