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超级财富课章节目录 > 第十堂 致富妙招,变着花样挣大钱(5)

第十堂 致富妙招,变着花样挣大钱(5)

超级财富课作者:田鹏 2017-04-14 13:01
    第十堂 致富妙招,变着花样挣大钱(5)

    (5)系列邮票

    从1987年开始,邮电部陆续安排了好几套系列邮票,比如“敦煌壁画”、“水浒传”、“三国演义”和“五岳”等等,这些系列邮票的阵容强大,反复渲染同一个热门选题,深受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的青睐。“三国演义”的开门小型张“千里走单骑”顺理成章地点燃了第二次邮市**的导火索;“敦煌壁画”系列的关门张“千手观音”在第四次邮市**中创造了极其非凡的市场业绩;“水浒”系列的关门小型张给低迷不前的97邮市增加了一道亮色;“五岳”系列邮票也是同期邮票中明显的热点,价格上涨的幅度高、成交量大,一度呈现出真正的购销两旺局面。

    (6)面值较低的邮票

    1997年邮电部发行了四枚小型(全)张,其中“香港回归”、“水浒”和“寿山石雕”的面值都是8元,而“八运会”的面值2元,国家溢价发行,原始售价3元。如今“水浒”和“寿山石雕”的市场价格分别为28元和24元,“八运会”的价格较低,只有18元。但尽管如此,“八运会”的增值率却远远高于“水浒”和“寿山石雕”,投人同样的资金,前者的回报明显要高于后面两种小型张,这就是面值较低的邮品的优势。由于负担较轻,群众基础相对雄厚,低面值的同等邮票往往会成为投资者的“重点保护”对象。

    (7)大套票

    全套6枚以上的邮票习惯上被称为大套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过许多大套票,比如“广播体操”高达40枚,“蝴蝶”20枚,“菊花”18枚,“黄山风景”16枚,“牡丹”15枚,“金鱼”12枚。在老纪特邮票中,这些邮票的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他邮票,当年显示出了较高的增值速度。

    (8)民族特色鲜明的邮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