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 第十七章(2)(2/2)
《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作者:巫解 2017-04-14 12:48
沉下去”。他的好友乔治?勃拉克也只说了一句话:“这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布拉克这位受到塞尚影响的画家却意识到,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已经诞生了。
其实在这幅震惊了当时美术权威的画作诞生之初,毕加索曾多次易稿。他原想加一个骷髅,以强调死亡。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有寓意的细节都被他去除掉了。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风光旖旎的小镇格尔尼卡,致使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这一罪行震撼了毕加索。他以这一事件为题材,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绘画了《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毕加索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使之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示停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加索的代表形象。
这幅画结合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来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是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
画的中央是一匹受了重伤将死的马,象征着无辜的垂死的受难者。它极度痛苦,仰天长啸,好像是对战争的声讨。马身布满报纸组成的密密麻麻斑斑点点的小字,是新闻报章传来了震惊的消息。
马头的上方是一只眼睛,发出不规则的光,寒气逼人。原来这是一个太阳,毕加索在最后完稿时加进一只灯泡作为瞳孔。有人说这代表“上帝的眼睛”。
沿着一个大的三角的斜线,是一位匆匆逃逃亡的女人。她**上身,没有穿鞋,一只断掉的左腿留在画的右侧,她屈着身体,垂着双手张皇失措,拼命地逃跑,同时眼睛又紧紧注视着上前方落下的炸弹。
马的下面,是一个身体被炸碎了的士兵雕像。毕加索说是代表在白色人种大扫荡中被摧残的人性。画的左部的妇人,跪在牛前,脸朝着天上投下炸弹的方向,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她的眼睛也离开了正常的位置,化成眼泪的形状,有着欲哭无泪的意思。
其实在这幅震惊了当时美术权威的画作诞生之初,毕加索曾多次易稿。他原想加一个骷髅,以强调死亡。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有寓意的细节都被他去除掉了。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风光旖旎的小镇格尔尼卡,致使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这一罪行震撼了毕加索。他以这一事件为题材,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绘画了《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毕加索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使之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示停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加索的代表形象。
这幅画结合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来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是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
画的中央是一匹受了重伤将死的马,象征着无辜的垂死的受难者。它极度痛苦,仰天长啸,好像是对战争的声讨。马身布满报纸组成的密密麻麻斑斑点点的小字,是新闻报章传来了震惊的消息。
马头的上方是一只眼睛,发出不规则的光,寒气逼人。原来这是一个太阳,毕加索在最后完稿时加进一只灯泡作为瞳孔。有人说这代表“上帝的眼睛”。
沿着一个大的三角的斜线,是一位匆匆逃逃亡的女人。她**上身,没有穿鞋,一只断掉的左腿留在画的右侧,她屈着身体,垂着双手张皇失措,拼命地逃跑,同时眼睛又紧紧注视着上前方落下的炸弹。
马的下面,是一个身体被炸碎了的士兵雕像。毕加索说是代表在白色人种大扫荡中被摧残的人性。画的左部的妇人,跪在牛前,脸朝着天上投下炸弹的方向,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她的眼睛也离开了正常的位置,化成眼泪的形状,有着欲哭无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