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章节目录 > 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 第十三章(2)

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 第十三章(2)(2/2)

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作者:巫解 2017-04-14 12:48
家”的称樱德加从1870年开始广泛采用这个主题,并扩大到他的大部分作品中。

    从1874年至1886年(除了1882年)的印象派画展上,德加定期向公众推出他的作品。《舞蹈课》就被列入1874年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的目录中,编号是55号,但是并未拿到画展上展出,因为当时德加正在对这幅画进行再加工,它已被莫奈的朋友、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大收藏家、男中音歌唱家让?巴蒂斯特?富尔提前订购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幅世界级的名画倾尽自己的赞美,比如一直与德加结怨的著名画家雷诺阿。当时,一位大收藏家在遗嘱上同意雷诺阿从自己的藏品中任选一幅带回去,让他收藏。雷诺阿取走《舞蹈课》。可是他很快就对画中舞蹈老师和舞女的形象感到厌烦。当听说有位朋友对德加作品感兴趣时,雷诺阿顺手就从墙上摘下这幅画送给他了。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柯夫的成名之作。他的成名作都取材于历史事件,主要以彼得大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作品构图大胆,色彩浑厚,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被称为苏里柯夫历史画的“瓤曲”。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迹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生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镇压了这次兵变。当时的俄国近卫军代表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古俄罗斯,而彼得大帝和已经欧化了的军队,则代表了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俄国。在他们尖锐的斗争中,双方都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斗争。苏里柯夫抓住了这两种势力对峙的中心点,在1878年开始绘制《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为了画好这幅画作,苏里柯夫阅读了大量相关历史文献,几次到博物馆研究实物资料。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了此画。

    画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墙外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地面上满是泥浆,被车辙压过的泥沟反射着浆水的痕迹,这是一个刚下过雨的泥泞的早晨。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人物众多。处在构图中心的是近卫军和前来与他们诀别的亲人们。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6个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他们悲痛地哭泣着。彼得大帝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画面右侧,他威严地注视着前方,亲自监督处决“谋反”的近卫军。在他背后,是隐约可见的整齐森严的行刑队和一排绞刑架,他的右边是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近卫军这时已被带上了手铐,握着罪人临刑前点燃的蜡烛,将依次走上绞架。远处骑在马上监督执刑的彼得大帝,以及他周围的外国公使们,严肃傲慢地等待着。在近卫军中,中间那个戴红帽,长着褐色头发,目光凶狠,望着远处彼得大帝的近卫军,是个无畏而不屈服的哥萨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头上裹着红头巾的小女孩,她位于画面的中心,手将要抬起来指向前方,眼神焦急而忧愁。小女孩稚嫩的脸庞和这个阴郁肃杀的氛围形成强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