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 第十章(1)(2/2)
《感动世界的100幅名画》作者:巫解 2017-04-14 12:48
幅画的真折值并不在于它的多重寓意,而是在于它的质朴,不加修饰的创作技巧和以现实为出发点的创作思想。而当时的法国沙龙崇尚的是像安格尔的那种典雅的**,扭捏作态的贵妇人肖像,对于库尔贝所画的那种体型粗壮、具有劳动者结实的**的村妇,人们并没有觉得具有美感。连一些著名评论家或者同时代的好友也对这幅作品不时发出挖苦与批评声。文学家梅里美更是将这幅《浴女》与新西兰的吃人肉的野人作比拟。更有甚者,当时有一部分人,竟集合起来对库尔贝的画展进行游行,高喊“打倒库尔贝”的口号。
库尔贝虽然出生在富裕的葡萄园主家庭,但他同情在底层社会挣扎的人。在库尔贝的画里找不到高贵的人物和宏伟的历史题材,他都是取材于朴实的劳动人民,同时代的批评家认为他的画又丑又俗,可是库尔贝正是想通过《浴女》这幅作品,表现出平民朴实、坚强的生活画面,并且从中可以传达心中崇高的信念。
1869年在德国慕尼黑的世界博览会上,库尔贝的参展作品获得了广泛好评。当年用马鞭击打他的《浴女》的法国皇帝,这时装模作样要给他颁发荣誉勋章。但是库尔贝拒绝了。他给法国分管文艺的大臣写了封公开信:“我已经50岁了,我一直是自由地生活着……当我死后,人们应该说除了自由制度外,他从未从属过任何其他制度……荣誉不在于一枚勋章。”
画 室
到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一些进步画家开始活跃在画坛上。库尔贝就是在这一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把注意力放在了观察现实生活方面,抛弃了当时法国画坛上的时髦题材——古代的神话、中世纪的寓言、东方的英雄美人,而是选择了普通人、劳动者作为描绘的对象,描绘故乡的平民生活。
库尔贝虽然出生在富裕的葡萄园主家庭,但他同情在底层社会挣扎的人。在库尔贝的画里找不到高贵的人物和宏伟的历史题材,他都是取材于朴实的劳动人民,同时代的批评家认为他的画又丑又俗,可是库尔贝正是想通过《浴女》这幅作品,表现出平民朴实、坚强的生活画面,并且从中可以传达心中崇高的信念。
1869年在德国慕尼黑的世界博览会上,库尔贝的参展作品获得了广泛好评。当年用马鞭击打他的《浴女》的法国皇帝,这时装模作样要给他颁发荣誉勋章。但是库尔贝拒绝了。他给法国分管文艺的大臣写了封公开信:“我已经50岁了,我一直是自由地生活着……当我死后,人们应该说除了自由制度外,他从未从属过任何其他制度……荣誉不在于一枚勋章。”
画 室
到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一些进步画家开始活跃在画坛上。库尔贝就是在这一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把注意力放在了观察现实生活方面,抛弃了当时法国画坛上的时髦题材——古代的神话、中世纪的寓言、东方的英雄美人,而是选择了普通人、劳动者作为描绘的对象,描绘故乡的平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