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四章(4)(2/2)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作者:王小峰 2017-04-13 20:59
,长发,眼神还是那么纯真,她是久违的小娟。她那时在度假村里驻唱。当晚,作为为数不多的观众之一,我听了小娟的歌,心里很感动,我的感动来自我无法快速适应这十多年的时间——一切都陌生了,只有歌声还那么熟悉,只有歌声才能填补这么长的时间,拉近十多年的距离。另一个感动是她仍在坚持歌唱。度假村老板是个三十来岁的人,没受过太高的文化教育,是个典型的生意人,他对小娟的评价是:“我一听小娟唱歌,感觉天一下就变蓝了。”什么叫乐评啊?这就叫乐评。当我走出度假村,看着眼前极尽奢华的建筑装饰,我在想,人们可以用金钱堆砌一个美丽的乐园,但是人们内心美丽的乐园却无法用金钱、名气堆砌出来。这么多年,小娟他们做到了,用他们的歌声。
正如她的歌声轻松平静一样,跟小娟他们接触中,我能感觉到一种无比的放松,有时候我很想透过小娟的眼睛去看看这个世界,看看她看到的都是什么。他们远离充满**的都市,用安静的方式唱歌、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并且唱出来。他们给自己的乐队起名“山谷里的居民”,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山谷里的居民”好像是虚拟的世界,但这是他们心中的大自然,他们的美丽家园。我们平时看到了太多钢筋水泥下的虚假植被,以致忘记我们是自然之子,而小娟他们仿佛与世隔绝,却享受自然之子般的生活。
在一个讲究时髦、时尚、时间的时代,我们都拼命去创造一切与时俱进的东西,因而它短命速朽。小娟的歌属于哪个时代?它不属于任何时代,因而适合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去倾听。我相信民谣的力量,它来自生活与土地,它来自人们的心灵。
台湾70年代民歌运动打造了纯真年代的歌声,如今,那些歌声已经久远,但我每次听起,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感动。我们之所以怀旧,是因为我们不满意现状。全球一体化逐渐吞噬地域文化的个性,但是,总有人会坚持,无欲无求地坚持,把一些特质保留下来。小娟的歌声让我想起台湾民歌运动,让歌唱回归到浪漫,回归到理想,回归到快乐,这样对听者来说才是种享受。
2007年,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先后出版了《如风往事》《细说往事》两张翻唱专辑,都是发烧唱片,小娟的嗓音特色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一个过度强调原创的歌坛,人们几乎不太重视翻唱,一版出色的翻唱,同样是一种创造。小娟的嗓音本身就是一件出色的乐器,她能用自己的演绎方式把不同风格的歌曲汇聚一炉,那些浓郁、伤感的歌曲被小娟洗得更加清澈,演绎得那么淡然。
正如她的歌声轻松平静一样,跟小娟他们接触中,我能感觉到一种无比的放松,有时候我很想透过小娟的眼睛去看看这个世界,看看她看到的都是什么。他们远离充满**的都市,用安静的方式唱歌、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并且唱出来。他们给自己的乐队起名“山谷里的居民”,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山谷里的居民”好像是虚拟的世界,但这是他们心中的大自然,他们的美丽家园。我们平时看到了太多钢筋水泥下的虚假植被,以致忘记我们是自然之子,而小娟他们仿佛与世隔绝,却享受自然之子般的生活。
在一个讲究时髦、时尚、时间的时代,我们都拼命去创造一切与时俱进的东西,因而它短命速朽。小娟的歌属于哪个时代?它不属于任何时代,因而适合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去倾听。我相信民谣的力量,它来自生活与土地,它来自人们的心灵。
台湾70年代民歌运动打造了纯真年代的歌声,如今,那些歌声已经久远,但我每次听起,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感动。我们之所以怀旧,是因为我们不满意现状。全球一体化逐渐吞噬地域文化的个性,但是,总有人会坚持,无欲无求地坚持,把一些特质保留下来。小娟的歌声让我想起台湾民歌运动,让歌唱回归到浪漫,回归到理想,回归到快乐,这样对听者来说才是种享受。
2007年,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先后出版了《如风往事》《细说往事》两张翻唱专辑,都是发烧唱片,小娟的嗓音特色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一个过度强调原创的歌坛,人们几乎不太重视翻唱,一版出色的翻唱,同样是一种创造。小娟的嗓音本身就是一件出色的乐器,她能用自己的演绎方式把不同风格的歌曲汇聚一炉,那些浓郁、伤感的歌曲被小娟洗得更加清澈,演绎得那么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