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二章(3)(2/2)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作者:王小峰 2017-04-13 20:59
伦的歌曲时,我弟弟才终于发现了知音,因为,第一,迪伦的嗓音不好;第二,迪伦基本上是拉长了音吟唱,可以避免唱歌跑调。这两点,基本上就是我弟弟唱歌的毛病,他如果模仿迪伦,就可以回避这两个毛病了。而且,如果有人问他,你唱歌咋这么难听呢(我妈就经常这么批评他)?我弟弟会自豪地说:“人家鲍勃?迪伦就这么唱。”所以,有很长时间,我弟弟写的歌越来越长,唱得越来越难听,有些歌曲简直是《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就像一个女人》(Just Like a Woman)和《大雨将至》(A Hard Rain's Gonna Fall)的翻版。其实,从我弟弟身上就能看出来,中国人都是这么玩摇滚的。我特别希望在采访一个中国摇滚歌星的时候,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的音乐是什么风格?”而我希望得到的回答是:“下一个美国最走红的歌星的风格。”
我弟弟的摇滚梦想在迪伦的歌声中结束了,他写过很多莫名其妙的歌词,也写过很多意味深长的叙事体歌词,甚至也写过一些根本不是他这个初中毕业的人该写出的那些对中国现实社会抽象比喻的歌词,哦,老天,他的语文和音乐课在上学的时候基本就没及格过。
我弟弟是离我最近的模仿迪伦的中国人,我相信,哪怕他坚持到现在,他写的那些歌也没人喜欢。他曾经在一家小公司录过两首歌,后来由于这家公司倒闭,他成为中国的迪伦的梦想也从此画上了休止符。
当然,美国人就不这样。1994年,我认识一个面带稚嫩的黑子,是通过张广天认识的。张广天说此人要在人民大学做一个美国民歌讲座,跟我借一些磁带,于是我见到了这个人,此人刚从美国回来探亲,谈到美国流行音乐,他偏爱迪伦和民歌这类形式。那次讲座对我启发很大,毕竟他知道得比我多。后来,我跟这个黑子失去了联系。
四年后,我收到了他从美国寄来的一封信,他说他要写一本关于美国民歌的书,又过了四年,他把书稿给我发过来,这本书就是后来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来自民间的叛逆》,这个作者就是土摩托?袁越。
我很荣幸地成为他这本书最早的几个读者之一,并且更荣幸地成为该书的特约责任编辑,虽然后来不幸地必须要把他的书卖出去才能换回编辑费,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在这本书里,袁越用最大的篇幅介绍了鲍勃?迪伦。如果要在中国内地出版物中找一本对迪伦介绍最详细的一本书,非《来自民间的叛逆》莫属。而且,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迪伦鲜为人知的事情。我在校对这些章节的时候,有时候竟自言自语出来:“我操,还有这事?”通过这本书,我基本上知道了迪伦这个人在美国公众和评论界的眼中是个什么形象,也知道了迪伦的性格,尤其是,迪伦的歌词被袁越翻译得绘声绘色。看到最后,我有种感触:袁越替我们看了很多迪伦的书,然后以一个理科生的眼光讲述了一个比文科生写得更精彩的故事。
我弟弟的摇滚梦想在迪伦的歌声中结束了,他写过很多莫名其妙的歌词,也写过很多意味深长的叙事体歌词,甚至也写过一些根本不是他这个初中毕业的人该写出的那些对中国现实社会抽象比喻的歌词,哦,老天,他的语文和音乐课在上学的时候基本就没及格过。
我弟弟是离我最近的模仿迪伦的中国人,我相信,哪怕他坚持到现在,他写的那些歌也没人喜欢。他曾经在一家小公司录过两首歌,后来由于这家公司倒闭,他成为中国的迪伦的梦想也从此画上了休止符。
当然,美国人就不这样。1994年,我认识一个面带稚嫩的黑子,是通过张广天认识的。张广天说此人要在人民大学做一个美国民歌讲座,跟我借一些磁带,于是我见到了这个人,此人刚从美国回来探亲,谈到美国流行音乐,他偏爱迪伦和民歌这类形式。那次讲座对我启发很大,毕竟他知道得比我多。后来,我跟这个黑子失去了联系。
四年后,我收到了他从美国寄来的一封信,他说他要写一本关于美国民歌的书,又过了四年,他把书稿给我发过来,这本书就是后来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来自民间的叛逆》,这个作者就是土摩托?袁越。
我很荣幸地成为他这本书最早的几个读者之一,并且更荣幸地成为该书的特约责任编辑,虽然后来不幸地必须要把他的书卖出去才能换回编辑费,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在这本书里,袁越用最大的篇幅介绍了鲍勃?迪伦。如果要在中国内地出版物中找一本对迪伦介绍最详细的一本书,非《来自民间的叛逆》莫属。而且,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迪伦鲜为人知的事情。我在校对这些章节的时候,有时候竟自言自语出来:“我操,还有这事?”通过这本书,我基本上知道了迪伦这个人在美国公众和评论界的眼中是个什么形象,也知道了迪伦的性格,尤其是,迪伦的歌词被袁越翻译得绘声绘色。看到最后,我有种感触:袁越替我们看了很多迪伦的书,然后以一个理科生的眼光讲述了一个比文科生写得更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