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章节目录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九章(4)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九章(4)(2/2)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作者:王小峰 2017-04-13 20:59
毒成瘾和演出时的种种行为在歌迷看来太酷,甚至他们背对观众演出的做法后来竟也成了众多乐队的仿效对象,以至形成了一种叫做shoegazing的“风格”(演出时两眼不看观众,只看地板上自己的鞋)。

    “我们不是白痴,我们不是精神错乱,我们不是精神病患者,我们也不是傻瓜,”吉姆?里德对《洛杉矶时报》记者克莱格?李说,“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确实,他们做的就是用吉他噪音残忍地摧残着那些动听的旋律。这些行为现在可以证明他们是多么与众不同和具有革命性。在80年代,“锁链”用吵闹、振奋的声音和引起争议的行为越出了时代的轨道,以至于《洛杉矶时报》乐评人罗伯特?希尔伯恩这样评价他们的**专辑:“极有可能是自‘性手枪’以来最雄心勃勃和熟练的摇滚内核实验。”

    正如“性手枪”一样,“锁链”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乐队,他们受到了“地下丝绒”、“助手”(The Stooges)乃至整个朋克运动的启迪。威廉?里德曾对《吉他手》(Guitarist)杂志记者詹姆斯?罗通迪说:“你没有必要成为制造唱片或演奏吉他的技术员,你也没必要成为埃里克?克莱普顿那样的吉他手,你可能仅仅会弹奏,但这就够了。”

    “锁链”在很多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吉姆?里德对克莱格?李说:“我们是出于本能,我不在乎威廉到底知道两个和弦还是50个和弦,我们只用自己的想象。”这个想象的结果就是爆炸般的回授音响环绕并腐蚀着流行曲般的旋律。通过阴暗、湿冷、晦涩、绝望、恐惧的歌词传达出来。

    1985年,“锁链”出版了第一张专辑《迷幻糖》(Psychocandy),但当时媒体对他们的兴趣是在舞台上而不是唱片里。后来这张唱片获得了人们欢呼式的好评,但在当年只有《立体声评论》(Stereo Review)杂志记者史蒂夫?希梅尔斯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它综合了‘雷蒙’中期的模糊吉他(fuzz guitar)和悦耳的流行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极具砂质感,这让人想起了早期的‘地下丝绒’;在音墙的处理上又像菲尔?斯佩克特(Phil Spector)。”

    “锁链”现场演出总是麻烦不断,后来,一些观众和评论家发现,他们在舞台上弹奏出的回授效果和闹剧都是他们事先精心设计的。为此,乐队不得不做出解释。吉姆对罗伯特?希尔伯恩说:“这不是一个惹人愤怒的计谋或是想以此吸引人们对我们注意的方式。”威廉也对希尔伯恩说:“这是艺术的表现方式,不必大惊小怪。事实上是,我们不会演奏自己的乐器,我们只是想寻找一种使歌曲更令人兴奋的方式。这正如我们为什么会做出一些流行和艺术化的声音一样,白人的噪音和回授效果恰恰是演化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