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宋词三百首章节目录 > 湘春夜月

湘春夜月

宋词三百首作者:宋代词人 2017-04-13 17:10
    原文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翠玉楼①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②?

    这次第③,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注释

    
  ①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②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后诗词中多代指意中人。

    ③这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

    赏析

    
  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的确写得“风度婉秀,真佳词也。”(万树《词律》)

    《湘春夜月》这个词调,是黄孝迈的自度曲。其内容与调名切合,描绘湘水之滨的春夜月色,抒发“楚乡旅宿”时的伤春恨别的情绪。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下文“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是对“消魂”所作的说明。“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忧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知的品格赋予了柳花,想对它低声倾诉自己的心事,转而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可见作者忧思之深重。“伤春”二字,点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再下面,是作者自己感叹当时旅行在湘水之滨,独自投宿在旅舍时的孤寂心情。明明要写冷落,却偏用“温存”的字眼,再用“谁与”来作反诘,这种写法突现了一种炽烈追求的意愿。写到此处,已近过片,须得由伤春向恨别过渡,故而“柔情别绪”四字的安排也就是相当巧妙而颇具匠心的了。

    这首词的下片更为精彩。前几句,作者紧紧抓住“湘春夜月”的景色特点,将深沉的离愁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