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人生的乐趣章节目录 > 第四十三章 柴(3)

第四十三章 柴(3)(2/2)

人生的乐趣作者:《伴随》编辑部 2017-04-13 17:03
更歪一点,斧子下去更用一点劲,好像他正砍的是那丫头一般。他说那丫头好吃懒做,三朝两天和他吵闹打架。他们闹闹打打的在一起过了几年,生了一个儿子。他告诉我他那儿子有多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要是不死,应该像我这么大了。……

    说是有一年发黄梅大水,他应差抬一个委员的轿子下乡催税。正走到一座板桥上,那桥断了链子,倒了,他们都翻到水里去。他舍去性命把那委员救上岸,文件东西都没捞着,那委员喝了几口水,又吃了惊吓,回去就生了病。委员倒是个好人,不一定计较的;但是委员的太太却不答允,把他拿到县衙里打了一顿,坐了三个月“班房”。他告诉我班房里的生活多苦,牢子多么不讲情。他叫我不要把这些话谈给别人听,说那是不体面的。他坐满班房回到家里,儿子死了,老婆跟别的男人跑了。家里一点点东西全都给她带走,连他的衣裳都没留下一件。这是当时前不几年的事。

    如今他单身一个人住在一个破庙里,白天给人家做短工。他心里的苦,很少有机会谈出来。他说老婆他是不想的,他很想念他的那个儿子。

    “做事呀——哼!——总要小心。——哼!——小心是要紧的。——哼!——都是我不小心。——我,哼!——我和你谈呀,——哼!——做事莫冒失。——哼!——我不该——哼!——不该过那个桥。——哼!——他打呢,——哼!——给他打一顿。——哼!——桥是不过的。——哼!——不过桥,——哼!——我的儿子不能死。——哼!——不能死的。——哼!——我做了一生一世,——哼!——我就为儿子。——哼!——儿子死了,——我,哼!——我就没想头了。——哼!——我住破庙,——哼!——我不丑。——哼!——那娘的跟人,——哼!——跟人跑,——哼!——我丑煞。——我,哼!……”

    到现在,我还好像约约隐隐听得见这个沉重迟缓的声音,还看得见那个瘦削的脸上的一双湿漉漉的眼睛,和那只歪咬着的阔大的嘴巴。但是这个人,应当早就不在世上了。

    这几年我们家乡的光景已经大大不同。买得起整趸大柴的人家,有的只好烧烧那冒烟薰眼睛的湿柴,有的只好自己上山割点茅草,检点松针,去塞那常常几天不举火的冷炉灶;还有少数一部分人是逃到了外埠,总之他们都不能像从前那样安闲自在了。至于那些劈柴的,卖柴的人呢,我知道他们大半仍旧在当地天天和死亡饥饿挣扎着,但总之,他们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安心了。

    【人物介绍】

    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嘴涝》。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主要作品:《西柳集》(小说集)、《饭余集》(小说集)、《鸭嘴涝》(长篇小说,又名《山洪》)、《吴组缃小说散文集》、《说稗集》、《拾荒集》、《苑外集》、《宿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