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人生的乐趣章节目录 > 第三章 大酒缸

第三章 大酒缸(2/2)

人生的乐趣作者:《伴随》编辑部 2017-04-13 17:03
文君,那就设想为黄公酒垆,不是也好吗?

    我酒量很小,可是也常常到义聚成去。目的是三种:一是破闷,二是省钱,三是吃简便而实惠的饭。多半是晚饭时候去。入门,掌柜的照例说:“您来啦,请坐。”坐下以后,问喝几个酒(旧秤二两白干称一个,是大酒缸供酒的单位),热不热(热是用圆锥形铜酒具在火上加热),要什么菜。菜都是做好的凉菜,有煮花生仁、辣白菜、五香豆等,自己去挑选,一二分钱一碟。喝酒中间,掌柜的会来问,是不是在这里吃饭,如果吃,是吃饺子还是削面,吃多少,因为只卖这两种。决定吃什么以后,他立刻动手做,材料是准备好了的,总是喝酒兴尽的时候,食物就送上来。做饺子和削面是山西人的拿手活,都做得很好。总之,是费钱有限而可以酒足饭饱。

    大酒缸,北京当年遍布九城,我因为离义聚城近,其他地方很少去。唯一的例外是前门外一尺大街路南那一家。那是一位也好逛书店的老朋友发现的,说是饺子特别好。一尺大街大琉璃厂东口外,东通杨梅竹斜街,确是很短。我听说以后,每次往琉璃厂,一定到那一家去吃午饭。饺子果然与众不同,味道清而鲜。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少一个人到外面吃饭,因而同大酒缸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以至它什么时候绝迹也说不清楚了。大约半年以前,一个年轻人前往杭州,回来说,曾抽暇往绍兴,到咸亨酒店看了看,真是鲁迅先生所写《孔乙己》中的样子,还卖罗汉豆。这使我想到北京的大酒缸,如果还有,能够到那里喝“一个”热酒,吃两碗刀削面,会多么好。

    【人物介绍】

    张中行(1909—2006),生于河北省香河县。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曾任副刊编辑、期刊总编。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其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