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黄河之水天上来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三章 再游北戴河(8)

第二十三章 再游北戴河(8)(2/2)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伴随》编辑部 2017-04-13 17:00
壁一家面馆的爆鱼面也很出色,不像一般面馆似的将爆好的现成鱼块,作为浇头加在面上,而是热锅现爆,脆而又嫩,颇为可口。店名叫天兴馆。何以记得呢?这里还有一段因缘。说起来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八十年代初,我到上海淮海路重庆路口一家苏州面馆沧浪亭吃葱油面,和同去的朋友闲谈,偶然提起了在木渎吃爆鱼面的旧事,说其味之佳至今尚能记得。一个上了年纪的苏州服务员插嘴问道:“阿是讲天兴馆?”原来沧浪亭的老掌勺正是天兴馆老厨司的儿子。难怪沧浪亭的葱油面如此精采!沧浪亭以后成了我常去之处,并曾作小文为其葱油面鼓吹。

    灵岩的寺宇、宝塔和各种诡奇多姿各像其名的怪石固然值得一看,但吸引我们的是馆娃宫的遗址。什么响廊、采香泾、脂粉塘之类,历来为诗文所艳传。其实说穿了是大煞风景的。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美女的事,在《国语》上是记载着的,可说于史有据;但西施这个人却查无实据,先秦诸子如《管子》、《墨子》、《孟子》、《庄子》等虽然提到西施(一作先施)的名字,盛称其美貌,但从不提到她和吴越战争的关系;《左传》、《国语》有关吴越交战的文献则根本没有提到她的名字,直到汉代赵哗的《吴越春秋》,才提到越王以西施进献吴王的事,或说她是采薪之女,或说她是浣纱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谁也说不清。人们是不但喜欢造神,也喜欢编造风流故事的,于是越说越真,把一件虚无缥缈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风流旖旎,令人心醉。至少在汉代以后的二千年来,故事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俨然成为史实。历代好事之徒不免要在“旧苑荒台”上添上些琴台之类,毁了又修,修了又毁,我们观览的时候,兴趣倒不是所谓吴王和西施的古迹,而是历代诗人文人所塑造装潢过的传奇意义了。

    倒是山西南麓的韩世忠墓留下了印象。当时虽已残破,但墓碑前巨大的却完好无损,镌刻也相当精致,比起墓主的同僚西湖岳王坟上的旧物来,后者无一件可与之争胜。这才是货真价实南宋遗物,比起灵岩寺里的所谓吴宫旧物来一点也不掺假。连灵岩寺本身也已是本世纪的建筑,没有多少古意了。

    天 平 之 游

    不知“文革”头几年打砸抢的风暴中,苏州是个什么模样?那些旅游热点地区因无人光顾而萧条寂寞?抑或为免费旅行的大串连的学生所挤满?在1951年那阵,游山玩水的人确实很零落,灵岩还有少许乡下的香客稀零零地来朝拜,天平则游客极少,那天又刮着大风,一派秋深的萧杀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