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黄河之水天上来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三章 再游北戴河(2)

第二十三章 再游北戴河(2)(2/2)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伴随》编辑部 2017-04-13 17:00
不相同。中部西人的**,是大刀阔斧一气呵成的,而我所见西部的中国“摩登”,却是乘着月暗潮狂的时候,遮遮掩掩,羞羞涩涩,在沙滩上走走说说而已。并且两个人单独出外的很少,大概是五六成群,待到了海边再分成对对的为多。虽然我因住居之时不久,见闻有限,但这个情形也未尝不可以代表住在那里一部分的中国青年在社交上的自由与管束。

    廿一年九月

    【人物介绍】

    陈衡哲(1890—1976),中国第一位公派女留学生,中国第一位以西洋史为专业的留学生,中国第一个白话文小说家,中国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原籍湖南衡山,生在江苏武进。幼年在亲友辅导下读书。1911年到上海,进爱国女校。1914年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女大学生之一。留美期间,先在纽约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191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1920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回国,先后在北大、川大、东南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一度居香港和南方各省。

    1917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回国后又陆续写白话小说在《新青年》发表。这些作品,后结集为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另写有散文100余篇,自己从中精选了52篇,编为《衡哲散文集》。

    旅 晋 五 记

    施蛰存

    五台赞佛记

    清初诗人吴梅村有一首《清凉山赞佛诗》,清凉山就是山西的五台山,吴梅村所赞的佛,是指在五台山出家做和尚的顺治皇帝。这是清史上的大疑案,当时有此传说,不知真相如何。不过康熙、雍正二代皇帝屡次到五台山去朝参进香,这就恐怕“事出有因”了。

    今年八月十三日,我有机会到五台山去旅游二日,虽然走马看花,也总算到过五台山,在中国大地上,增添了我的一处游踪。

    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五座山,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整个地区,周围数十里,山上山下,大大小小,有一百多所佛寺,有和尚寺,也有尼姑庵。

    我只看了四五个最著名大寺,已经尽了我的脚力,因为大寺多半在山顶上。

    一到五台山,就觉得清凉山这个名词很不错。这个地区,清凉得怪。我穿一件衬衫,觉得有些冷,加一件羊毛衣,暂时和暖一下,过一会儿就又有些冷了。说冷也不是令人发抖的冷,只是有些寒意。如果不加羊毛衫,也不会很冷,不过年轻人挡得住,我却非加羊毛衣不可了。我看到和尚都穿棉裤,大概长住在这里的人,反而要对这样的清凉气候具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