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章节目录 > 第十八章 邵洵美:“我是个天生的诗人”(2)

第十八章 邵洵美:“我是个天生的诗人”(2)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作者:《伴随》编辑部 2017-04-13 16:58
    第十八章 邵洵美:“我是个天生的诗人”(2)

    仗义“钞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这是邵洵美的一句名言。

    邵洵美为人热情、坦诚、仗义。在三四十年代上海滩文艺界多元格局并存的情况下,邵洵美拥有一大批左、中、右的朋友:胡适、叶公超,潘光旦、罗隆基、曹聚仁、林语堂、沈从文、方令孺,闻一多、夏衍、邹韬奋、徐悲鸿、刘海粟、张光宇、丁悚、鲁少飞,以及张道藩、谢寿康、刘纪文等等。真是高朋满座、好友如云。郁达夫说得有趣——邵洵美家里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邵洵美刚到剑桥读书时,老祖母令账房按月汇款。那时邵洵美不吸烟(对未婚妻承诺过),不跳舞,手头宽裕,友人手头拮据时只要张口,他马上慷慨解囊,而且散金不骄人,从不要人还。那时徐悲鸿、蒋碧微夫妇两人合用一份留学经费,常闹经济危机,邵洵美总是适时施以援手。

    一天大清早,有一青年敲邵洵美的门,先说了一番恭维话,然后表示想借钱,并说是大使馆介绍的。邵洵美也没多想,顺手送他200法郎。此后,留学生们风传他是“活银行”。

    1927年邵洵美回国时与张道藩及另一同学同行,他特意将自己的头等舱船票退掉,换了三张三等舱的。回国后,他住在上海,徐悲鸿、谢寿康、滕固、唐槐秋等朋友一到沪上,必在他家落脚,他食宿全包。

    邵洵美创办金屋书店时,有位朋友送来沈端先的一叠译稿,是日本厨川白村的《北美印象记》。朋友说译者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生活无着,希望帮他出本书接济一下。邵洵美连稿子都没看,马上拿出500元。沈氏即夏衍,那时他还是文坛刚出道的新人。

    “新月派”到上海开设“新月书店”,两年下来因亏空太多,要招新股。邵洵美关闭自己的金屋书店,加入“新月”,后来又不得不一人独资。《生活》杂志与“创造社”的善后事务,邵洵美都出过力。

    邵洵美当年办出版的初衷是为自己出书,为朋友出书。他没有食言,他的金屋书店、时代图书公司及第一出版社,为徐志摩、郁达夫、胡适、沈从文、巴金、老舍、潘光旦、施蛰存、陶亢德、章克标、张若谷、滕固、朱维琪以及夏衍等一大批朋友出了书。当然也有遗憾,他的《自传丛书》和《新诗库》计划没有全部实现。

    宽容鲁迅在《准风月谈》中,有一篇《登龙木拾遗》,是专门讽刺邵洵美的,文中说“术曰:要登文坛,须阔太太。遗产必需,官司莫怕。穷小子想爬上文坛去,有时虽然会侥幸,终究是很费力气的;做些随笔或茶话之类,或者也能够捞几文钱,但究竟随人俯仰。最好是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作文学资本,笑骂随他笑骂,恶作我自印之。‘作品’一出,头衔自来,赘婿虽能被妇家所轻,但一登文坛,即声价十倍,太太也就高兴,不至于自打麻将,连眼梢也一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