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朱湘:他始终在“向失望宣战”(6)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作者:《伴随》编辑部 2017-04-13 16:58
第十七章 朱湘:他始终在“向失望宣战”(6)
那么,“翻脸”的原因是什么呢?从闻一多的那段话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比如,他说朱湘说徐志摩“那张尖嘴”,不是“作诗的人”,说闻一多“妒忌他”。这其实明白无误地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朱湘讨厌徐志摩,对闻一多也很不满,所以,他“走”了。
朱湘对徐志摩的不满,由来已久,最早应该是在筹办《诗镌》时。他在《刘梦苇与新诗形式运动》一文中,说:“《诗刊》之起是有一天我到梦苇那里去,他说他发起办一个诗的刊物,已经向《晨报副刊》交涉好了。他约我帮忙,我当时已经看透了那副刊的主笔徐志摩是一个假诗人,不过凭借学阀的积势以及读众的浅陋在那里招摇。但是我看了梦苇的面子,答应了。”显然,朱湘对徐志摩早有偏见。
可朱湘为什么会对徐志摩有偏见呢?
首先,从生活作风上说,朱湘很厌恶以徐志摩为代表的一批新月文人的贵族生活作风。朱湘在清华时的同窗好友罗念生曾说:“朱湘有一次告诉我,他在徐志摩家里吃过一回早点,单是水饺就有各式各样的花样。”这样近于奢侈的生活,其实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生活贫困却孤傲清高的知识分子所看不惯的。
其次,从对新诗人和新诗的看法上说,朱湘对白话诗的首倡者和实践者胡适是相当不屑的。在《诗镌》前三期上,连续刊登了朱湘三篇新诗评。在第一篇新诗评中,他以胡适的《尝试集》作为靶子,毫不留情面地进行了批评,直斥《尝试集》“内容粗浅,艺术幼稚”,又说“胡君的诗,没有一首不是平庸的”,他甚至嘲笑胡适的主张是“浅薄可笑的”。在朱湘眼里,胡适究竟哪些主张是浅薄可笑的呢?是“现代诗应当偏重抒情的一面”。朱湘认为:“抒情的偏重,使诗不能作多方面的发展。”而徐志摩的诗,恰恰是“抒情的偏重”的。朱湘对胡适的不屑,连带对徐志摩也产生了不满。
相对于朱湘对徐志摩一贯的不满,朱湘和闻一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亲密到决裂的过程。在朱湘加入清华文学社时,闻一多已经到美国去了。他们的交往从通信开始。朱湘写过《为闻一多〈泪雨〉附识》一文,特别对闻一多的《渔阳曲》极表佩服。闻一多回国后,他们经常聚谈。应该说,在《诗镌》诞生前,他们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
朱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闻一多产生不满的?据推测,应该是在《诗镌》创办后。一方面,朱湘也和闻一多、刘梦苇他们一样非常希望能创办这样一个诗的专门刊物;一方面,他因为不喜欢徐志摩而很不情愿和徐志摩合作。但是,徐志摩是《晨报副刊》主编,他们欲借“晨副”这块阵地,又不得不依靠徐志摩。这可能让朱湘感到很不舒服。在《诗镌》终于如愿创刊后,朱湘发现闻一多和徐志摩的合作是诚心的。他可能觉得,闻一多越来越靠向他那么不喜欢的徐志摩,而离他则越来越远了。这让他感到更不舒服。
1926年4月22日,《诗镌》第四期如期刊行。在这期上,没有了朱湘的诗文,倒有一篇《朱湘启事》:我的新诗集《草莽》已经付印,内有一篇几百行的长诗《王娇》,两篇各长百行的叙事诗《月游》《还乡》与《猫诰》的二稿,以及许多没有发表过的诗和发表过的诗之二稿。我的《新诗评》决定和《新诗选》合出一册。这本《新诗评》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分评,除去已经发表过的几篇以外,还有《闻君一多所作诗的攻错》(先登《小说月报》)《湖畔社》《刘君梦苇的诗》等几篇。下编是总评《新诗的途径》。书出来的时候,会在《小说月报》和本京的各报纸杂志上面通知的。
有人将此“启事”视作朱湘退出《诗镌》的宣言,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启事”文面上看,它并无一字说“退出”。但在字里行间,隐晦地表露出他退出的原因。那就是,他和徐志摩、闻一多闹翻了。所以,他才会郑重其事地在这份“启事”中详细地说他将出新诗集《草莽》的信息透露给大家。
美诗
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么,“翻脸”的原因是什么呢?从闻一多的那段话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比如,他说朱湘说徐志摩“那张尖嘴”,不是“作诗的人”,说闻一多“妒忌他”。这其实明白无误地说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朱湘讨厌徐志摩,对闻一多也很不满,所以,他“走”了。
朱湘对徐志摩的不满,由来已久,最早应该是在筹办《诗镌》时。他在《刘梦苇与新诗形式运动》一文中,说:“《诗刊》之起是有一天我到梦苇那里去,他说他发起办一个诗的刊物,已经向《晨报副刊》交涉好了。他约我帮忙,我当时已经看透了那副刊的主笔徐志摩是一个假诗人,不过凭借学阀的积势以及读众的浅陋在那里招摇。但是我看了梦苇的面子,答应了。”显然,朱湘对徐志摩早有偏见。
可朱湘为什么会对徐志摩有偏见呢?
首先,从生活作风上说,朱湘很厌恶以徐志摩为代表的一批新月文人的贵族生活作风。朱湘在清华时的同窗好友罗念生曾说:“朱湘有一次告诉我,他在徐志摩家里吃过一回早点,单是水饺就有各式各样的花样。”这样近于奢侈的生活,其实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生活贫困却孤傲清高的知识分子所看不惯的。
其次,从对新诗人和新诗的看法上说,朱湘对白话诗的首倡者和实践者胡适是相当不屑的。在《诗镌》前三期上,连续刊登了朱湘三篇新诗评。在第一篇新诗评中,他以胡适的《尝试集》作为靶子,毫不留情面地进行了批评,直斥《尝试集》“内容粗浅,艺术幼稚”,又说“胡君的诗,没有一首不是平庸的”,他甚至嘲笑胡适的主张是“浅薄可笑的”。在朱湘眼里,胡适究竟哪些主张是浅薄可笑的呢?是“现代诗应当偏重抒情的一面”。朱湘认为:“抒情的偏重,使诗不能作多方面的发展。”而徐志摩的诗,恰恰是“抒情的偏重”的。朱湘对胡适的不屑,连带对徐志摩也产生了不满。
相对于朱湘对徐志摩一贯的不满,朱湘和闻一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亲密到决裂的过程。在朱湘加入清华文学社时,闻一多已经到美国去了。他们的交往从通信开始。朱湘写过《为闻一多〈泪雨〉附识》一文,特别对闻一多的《渔阳曲》极表佩服。闻一多回国后,他们经常聚谈。应该说,在《诗镌》诞生前,他们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
朱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闻一多产生不满的?据推测,应该是在《诗镌》创办后。一方面,朱湘也和闻一多、刘梦苇他们一样非常希望能创办这样一个诗的专门刊物;一方面,他因为不喜欢徐志摩而很不情愿和徐志摩合作。但是,徐志摩是《晨报副刊》主编,他们欲借“晨副”这块阵地,又不得不依靠徐志摩。这可能让朱湘感到很不舒服。在《诗镌》终于如愿创刊后,朱湘发现闻一多和徐志摩的合作是诚心的。他可能觉得,闻一多越来越靠向他那么不喜欢的徐志摩,而离他则越来越远了。这让他感到更不舒服。
1926年4月22日,《诗镌》第四期如期刊行。在这期上,没有了朱湘的诗文,倒有一篇《朱湘启事》:我的新诗集《草莽》已经付印,内有一篇几百行的长诗《王娇》,两篇各长百行的叙事诗《月游》《还乡》与《猫诰》的二稿,以及许多没有发表过的诗和发表过的诗之二稿。我的《新诗评》决定和《新诗选》合出一册。这本《新诗评》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分评,除去已经发表过的几篇以外,还有《闻君一多所作诗的攻错》(先登《小说月报》)《湖畔社》《刘君梦苇的诗》等几篇。下编是总评《新诗的途径》。书出来的时候,会在《小说月报》和本京的各报纸杂志上面通知的。
有人将此“启事”视作朱湘退出《诗镌》的宣言,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启事”文面上看,它并无一字说“退出”。但在字里行间,隐晦地表露出他退出的原因。那就是,他和徐志摩、闻一多闹翻了。所以,他才会郑重其事地在这份“启事”中详细地说他将出新诗集《草莽》的信息透露给大家。
美诗
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