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章节目录 > 第十章 朱自清:一个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体(1)

第十章 朱自清:一个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体(1)(2/2)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作者:《伴随》编辑部 2017-04-13 16:58
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利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情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改名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实秋。

    朱自清在《诗多义一例》一文中说:“又譬如我本名‘自华’,家里给我起个号叫‘实秋’,一面是‘春华秋实’的意思,一面也因算命的说我五行缺火,所以取个半边‘火’的‘秋’字。”后来于1917年投考北京大学,录取进了哲学系,遂改名“自清”,字“佩弦”。

    这次改名,乃为了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对此作了解释:“父亲本名自华,号实秋。1917年跳班报考北京大学本科的时候,因为已经预感到即将降临的‘败家的凶惨’和‘两肩上人生的担子’,就改名自清,字佩弦。”这所谓“败家的凶惨”,我们只要重读名篇《背影》中这么一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读了这段文字,也就能够理解朱自清所预感的“两肩上人生的担子”的涵义了。

    至于改字“佩弦”,朱乔森解释曰:“佩弦,是借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来警策自己。改名自清,同样是为了自警,警策自己在家境衰败、经济困难,乃至被生活的重担‘压到不能喘气’的时候,也决不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