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相思莫相负章节目录 > 不取封侯 独去作江边渔父(1)

不取封侯 独去作江边渔父(1)(2/2)

相思莫相负作者:白落梅 2017-04-13 16:57
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他在军中的生活也极为舒畅,华灯纵博,雕鞍驰射,多少豪情壮举。然而不到一年,朝廷的国策有了转变,雄韬伟略皆成空。

    风流云散后,便有了这样的结局:“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那些终日酣饮取乐的酒肉之徒,碌碌庸庸的人,反倒受赏封侯;而那些满怀壮志,有学识的儒生,霸气凌云,但求马革裹尸的英雄,却被迫投闲置散,放逐田园,作了江边的渔父。也许那些酒肉之徒,懂得见风使舵,而英雄多傲骨,不屑于奉迎攀贵,所以有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和宿命。一个“独”字,写尽了太多的人生况味。我们甚至看到陆放翁掉头决然而去的傲然,好吧,你们这些酒徒,去封侯拜相吧,我不屑,我只独去,作江边孤舟蓑笠的渔翁,去朝觐绿水青山、清风斜阳。

    他确实来到镜湖之滨,作了不问世事的渔父,“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苹洲烟雨。”在轻舟上,看湖光万顷,烟水苍茫,表达一种疏旷而清远的山水境界。“占断”二字,写得坚决而豪迈,此身寄予镜湖,不受任何俗事干扰。所以他才会骄傲潇洒地说:“镜湖原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是啊,这镜湖风月,源于天然,本就属于江湖闲散之人,又何须,你官家来赐予,来打扰我的平静。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而陆游就借这个故事,来表达他心中愤然与不屑的情怀。既然皇帝要将我闲置,那百官之中没有我一席之位,我放逐江边,作个渔翁,不需要你们批准,也与你们再无瓜葛。

    陆放翁就是这样,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寻找到自己的海阔天空。这世间的欲求总是太满,只是再满的欲求也不能填补虚空。因为,欲求本身就是一种空芜,你追求的时候,它突然消失,你淡然的时候,却已经拥有。这首词,写出他笑傲人世,不为所缚的放达,意境深远,读来荡气回肠。

    之后,陆游还写了一首以渔父自称的《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这首词写出渔父悠闲淡定的生活和心情,虽不及那首词意境高旷,却比那首词更平和。看得出,他已经全然将自己看做是一个江边渔父,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他连卖鱼都避开市场,又怎会去红尘追逐虚浮的名利?潮起打渔,潮落归家,一壶老酒,一肩烟霞,他比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严光还要淡然。严光披羊裘垂钓,可见他还有求名之心,而放翁,只想做江边一个无名的渔父,无来无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