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原的气质与灵魂(4)
《藏獒的精神》作者:杨志军 2017-04-13 16:56
第四章 高原的气质与灵魂(4)
又是七月,流星如火的季节,药神弥拉以银河的灿煜,出现在冈底斯之巅,所有的江河湖渠,都变作祛除灾难的神谕。
拉萨河
那条河孕育了金山羊的村庄,那条河淹没了大藏王的车辙,那条河是雪水融化清凉的奶,那条河上牛皮筏子作轻舸。
——我喝了河水熬成的茶,从此后,只要路途干渴,我就想起拉萨河。
那条河听过悲伤的歌,那条河只解善良人的渴,那条河容忍了带给她的痛苦,那条河洗去了尘世的污垢。
——我洗过七夕夏月的澡,从此后,只要追求幸福,我就想起拉萨河。
那条河不改变原始的清澈,那条河煮热了阳光和快乐,那条河披挂着彩色的祈愿,那浪花曾变作无数金天鹅。
——我背过阿妈背过的水,从此后,我看到的每一条河,都是拉萨河。
布达拉宫
我站在日月山眺望你,望见了一道不逝的彩虹;我站在青海湖眺望你,望见了一盏不灭的金灯;我长长地走去慢慢地靠近,盼望着度过所有的寂寞,所有的春夏秋冬。
找不到语言赞美你,我的布达拉宫,只有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一座座宫殿堆上了天,那是人孤拔而起的信念;一尊尊佛像来到人间,还有唐卡经卷石墙和老砖,那是心中的高远藏土的天;我以头叩砖,愿抛弃所有的财产、所有的夙愿。
找不到思想表达你,我的布达拉宫,只有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站在布达拉的灵塔前,认识了大喇嘛格列次旦,他微笑着眺望天边,于是我看到喇嘛的红袈裟,飘向更远更远的布达拉。千万年流传啊,神的宫殿!心灵的彼岸依然遥远。
今天我来到布达拉宫,满天都是虔诚的风,积淀了千百年的信仰举动,也只是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读城二章
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公元前121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
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上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西宁便是首选。西宁把分布在广袤天地间那些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情彩和质量的文化凹凸集纳起来,让它成了一个民族交融、风情粘连的立体浓缩版。城东的伊斯兰文化,浓烈如圣地麦加;城南的藏传佛教文化,原生如古佛临世;城中的儒道文化,坚实如城垣不摧。还有星罗棋布的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使这座城市具有了民族交汇地带人文呈现的所有特征。著名的东关清真大寺是汉式宫殿和阿拉伯寺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是七月,流星如火的季节,药神弥拉以银河的灿煜,出现在冈底斯之巅,所有的江河湖渠,都变作祛除灾难的神谕。
拉萨河
那条河孕育了金山羊的村庄,那条河淹没了大藏王的车辙,那条河是雪水融化清凉的奶,那条河上牛皮筏子作轻舸。
——我喝了河水熬成的茶,从此后,只要路途干渴,我就想起拉萨河。
那条河听过悲伤的歌,那条河只解善良人的渴,那条河容忍了带给她的痛苦,那条河洗去了尘世的污垢。
——我洗过七夕夏月的澡,从此后,只要追求幸福,我就想起拉萨河。
那条河不改变原始的清澈,那条河煮热了阳光和快乐,那条河披挂着彩色的祈愿,那浪花曾变作无数金天鹅。
——我背过阿妈背过的水,从此后,我看到的每一条河,都是拉萨河。
布达拉宫
我站在日月山眺望你,望见了一道不逝的彩虹;我站在青海湖眺望你,望见了一盏不灭的金灯;我长长地走去慢慢地靠近,盼望着度过所有的寂寞,所有的春夏秋冬。
找不到语言赞美你,我的布达拉宫,只有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一座座宫殿堆上了天,那是人孤拔而起的信念;一尊尊佛像来到人间,还有唐卡经卷石墙和老砖,那是心中的高远藏土的天;我以头叩砖,愿抛弃所有的财产、所有的夙愿。
找不到思想表达你,我的布达拉宫,只有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站在布达拉的灵塔前,认识了大喇嘛格列次旦,他微笑着眺望天边,于是我看到喇嘛的红袈裟,飘向更远更远的布达拉。千万年流传啊,神的宫殿!心灵的彼岸依然遥远。
今天我来到布达拉宫,满天都是虔诚的风,积淀了千百年的信仰举动,也只是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读城二章
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公元前121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
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上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西宁便是首选。西宁把分布在广袤天地间那些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情彩和质量的文化凹凸集纳起来,让它成了一个民族交融、风情粘连的立体浓缩版。城东的伊斯兰文化,浓烈如圣地麦加;城南的藏传佛教文化,原生如古佛临世;城中的儒道文化,坚实如城垣不摧。还有星罗棋布的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使这座城市具有了民族交汇地带人文呈现的所有特征。著名的东关清真大寺是汉式宫殿和阿拉伯寺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