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想事的脑袋没福分(2/2)
《小狗也要叫》作者:张鸣 2017-04-13 16:42
。我这里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铁路矿产有铁路矿产,你们那边什么都没有,想反也反不了。
不过,这样的道理实际上只基于一种直线的思维,即对抗的双方,哪个实力大,哪个就可能赢。但是,这些满族亲贵们忘了,所谓权力也好,资源也罢,本质上并不绝对地属于谁,谁能掌控,就是谁的,掌控不了,抓在手里,反倒是祸。在抓权的过程中,势必要得罪很多原来就有实力的人。得罪人太多了,就等于把人推到对立面。何况,自曾左李之后,满人的天下,实际上是靠汉人士绅和官僚支撑的,如果得罪了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那么,就算什么都在自己手里,也无济于事。武昌起义爆发,兵和钱依然在满族亲贵手里,可是他们既支配不了兵,也调动不了钱,半筹莫展。
一百年过去了,这种宁可得罪一堆人,也要加强自己实力的做法,以实力给统治上保险的思路,却依旧在活跃着。在一些人看来,只有加强自身的实力,把资源和财源和军事力量都抓在自己手里,就一定可以稳住江山。所谓加强执政能力,唯一的路径,就是强化警察,强化管控,一条路走到黑。
然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历朝历代,王朝从内部被颠覆,没有一次是因为对手在实力超过了政府。一个王朝的覆灭,绝非是它的实力不若竞争者。来自内部的颠覆,不是战场上的两军对垒,即使在战场上,单纯计算双方的实力,也很难就此胜负的结论,更何况,这样的颠覆,不是单纯的战场角力。在中国历史的很多时候,民意和民心都在政治上没有份额,你判断不出民意和民心,在政治角逐中占什么样的位置。但是,每个聪明的政治家,都知道民心和民意,其实是起作用的。只要统治者倒行逆施得过了分,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民意的大幅度摇动,就足以撼动统治机器,主要是撼动机器里的人。在辛亥革命期间,民意是由绅意来体现的,绅意不稳,王朝也就不稳了。
不过,这样的道理实际上只基于一种直线的思维,即对抗的双方,哪个实力大,哪个就可能赢。但是,这些满族亲贵们忘了,所谓权力也好,资源也罢,本质上并不绝对地属于谁,谁能掌控,就是谁的,掌控不了,抓在手里,反倒是祸。在抓权的过程中,势必要得罪很多原来就有实力的人。得罪人太多了,就等于把人推到对立面。何况,自曾左李之后,满人的天下,实际上是靠汉人士绅和官僚支撑的,如果得罪了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那么,就算什么都在自己手里,也无济于事。武昌起义爆发,兵和钱依然在满族亲贵手里,可是他们既支配不了兵,也调动不了钱,半筹莫展。
一百年过去了,这种宁可得罪一堆人,也要加强自己实力的做法,以实力给统治上保险的思路,却依旧在活跃着。在一些人看来,只有加强自身的实力,把资源和财源和军事力量都抓在自己手里,就一定可以稳住江山。所谓加强执政能力,唯一的路径,就是强化警察,强化管控,一条路走到黑。
然而,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历朝历代,王朝从内部被颠覆,没有一次是因为对手在实力超过了政府。一个王朝的覆灭,绝非是它的实力不若竞争者。来自内部的颠覆,不是战场上的两军对垒,即使在战场上,单纯计算双方的实力,也很难就此胜负的结论,更何况,这样的颠覆,不是单纯的战场角力。在中国历史的很多时候,民意和民心都在政治上没有份额,你判断不出民意和民心,在政治角逐中占什么样的位置。但是,每个聪明的政治家,都知道民心和民意,其实是起作用的。只要统治者倒行逆施得过了分,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民意的大幅度摇动,就足以撼动统治机器,主要是撼动机器里的人。在辛亥革命期间,民意是由绅意来体现的,绅意不稳,王朝也就不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