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缘缘堂章节目录 > 七巧板

七巧板(2/2)

缘缘堂作者:丰子恺 2017-04-13 16:39
,如夏云,如秋黛。这所见的正是山的神气。反之,若身入山中,细看局部,即不见其神气,或竟不觉身在山中了。远观杨柳,如烟,如雾,如醉,如睡。这所见的正是柳的神气。反之,若走近柳边,细看局部,即不见其神气,似觉是另一种树了。看电影要坐得远,看画要退远几步,也都是为了远看能见其大体,能见其神气的缘故。可知物象的神气,不在细部而在大体。描画而欲得神,必须注重大体姿态的描写。

    形象的表现中,专讲大体的,莫如七巧板,或者十三块凑成的益智板。它们的工具的简陋,使它们不得不重大体,然而搭得巧妙的,不但形神毕肖,又留着给人想象的余地,颇富画意。这虽然是一种玩具,却暗示着画法的要点。一般小学生用画帖,初学用的画谱,大都从正方,三角等几何形体开始;写生画法,起稿时必须用直线,即使画个皮球也得先用直线围成,都是根据这个画理的。详言之,学画者执笔之前,宜对物象先作大体的观察,忽略其详细点,但把它看做各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体所凑成的现象。画的初稿,就不妨先用几何形体描出,以后根据这大体一一加详描写,这样,无论何等加详描写,大体总归正确,即物象的神气总归保全。那个学画青年的所以成功,便是走上了这学画的大道的缘故。

    学画须从大体入手。这意思不是说细部描写无用,是说大体为重,细部为轻。详言之,画不外三种:(一)大体与细部兼顾的,(二)顾大体而忽略细部的,(三)顾细部而忽略大体的。前两种皆佳,第一种是良好的工笔画。像文艺复兴期的宗教画,古典派,浪漫派,写实派的作品,皆属其例。第二种是良好的粗糙画或简笔画。像表现派,野兽派的作品,以及各种sketch(速写)和漫画,皆属其例。只有最后的第三种,顾细部而忽略大体的,才是劣品。像我国现在流行的某种月份牌,阴历新年里到处发卖的花纸儿,以及多数香烟里的画片,皆属其例。这些画中,大概描工很精详,颜色红红绿绿,金碧辉煌。上眼鲜艳夺目,细看局部十分精致,但拿远来看,大体都不对!比例不适当,部位不自然,形不正确,因而不像真物,没有神气;甚而至于奇形怪状,令人发笑或害怕。

    缺乏美术教养的人,低级趣味的人,对于绘画不知大体,局部的工致和鲜艳都能满足他们的美感。他们便是上述第三种绘画的欣赏者。在世间,尤其是在我国,这种欣赏者占大多数,所以美术往往难于正当发展,所以自来的美术家,往往因为曲高和寡,而躲入象牙塔中。

    故我现在举七巧板的比喻来,说明绘画的要点,不但专为绘画的初学者说话。希望一般的人,也都具有这一点美术的欣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