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再见了。”(2/2)
《波西米亚楼》作者:严歌苓 2017-04-13 16:25
孩子和妻子(丈夫),出门去了。他(她)走进电梯,张张面孔都是半熟脸,生活好就好在一切都是半熟的。他(她)走到自己的写字台前,打开电脑,检查一下电子信箱:某某照常又寄来一些笑话。笑语也似有所闻,就暂时略过去吧。而谁又有比笑话更重要的事呢?……这时就到了八点五十五分。
我回到美国后,听了Pennsylvania坠机之前,遇难者给家人打电话的事。他们已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便用最后一点时间告诉亲人们:“我爱你,再见了。”使人震惊的是,他们没有瘫软,没有魂飞魄散,电话号码也没拨乱,是勇气所致,还是心怀侥幸(说不定我能幸免)?他(她)有没有懊悔:今早上出门之前,我要多跟他(她)说几句话该多好!为什么这个早晨伪装得和任何一个早晨一样呢?
拨号的手指或许是颤抖的,嗓音也许是暗哑的,泪珠可能飞快滴落在键盘上。那些上千次按过的小数码键,最后一次亮起来;手指自己有记忆,迅速将那十位数编成队列。电话通了,却是留言机。他(她)一阵遗憾,或一阵释然,又一阵语塞。
“我爱你,再见了。”
美国人把这两句话讲烦了。讲得一片麻木,讲得小说、电影都不敢讲了。讲得有真情实感的人都不敢讲了。在它成了一种无意义呢喃之后的许多年,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早晨的美国人(也许还有非美国人)突然悟到,这两句话还有未尽的意思,还有未透彻的理解。他(她)的话仍说得很完整。已入了地狱,人反倒心定了。反正没做的事,未尽的心意是太多太多,只好随它们去了;一切未完成的,就让它们未完成吧。
而这两句话完成了一个仪式。话语带着寻常早晨的咖啡滋味,留在寻常人家餐桌的那个空缺上。
我回到美国后,听了Pennsylvania坠机之前,遇难者给家人打电话的事。他们已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便用最后一点时间告诉亲人们:“我爱你,再见了。”使人震惊的是,他们没有瘫软,没有魂飞魄散,电话号码也没拨乱,是勇气所致,还是心怀侥幸(说不定我能幸免)?他(她)有没有懊悔:今早上出门之前,我要多跟他(她)说几句话该多好!为什么这个早晨伪装得和任何一个早晨一样呢?
拨号的手指或许是颤抖的,嗓音也许是暗哑的,泪珠可能飞快滴落在键盘上。那些上千次按过的小数码键,最后一次亮起来;手指自己有记忆,迅速将那十位数编成队列。电话通了,却是留言机。他(她)一阵遗憾,或一阵释然,又一阵语塞。
“我爱你,再见了。”
美国人把这两句话讲烦了。讲得一片麻木,讲得小说、电影都不敢讲了。讲得有真情实感的人都不敢讲了。在它成了一种无意义呢喃之后的许多年,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早晨的美国人(也许还有非美国人)突然悟到,这两句话还有未尽的意思,还有未透彻的理解。他(她)的话仍说得很完整。已入了地狱,人反倒心定了。反正没做的事,未尽的心意是太多太多,只好随它们去了;一切未完成的,就让它们未完成吧。
而这两句话完成了一个仪式。话语带着寻常早晨的咖啡滋味,留在寻常人家餐桌的那个空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