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西风悲画扇(2)(2/2)
《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作者:风飞扬 2017-04-13 16:17
余情,连之前的怨也飘飞在松风里了,如果所有的故事都需要一个结局,她这样的继续守候不知道该算悲哀还是安慰,也许没有人能是他的唯一,然而此刻,他们是彼此眼前的人。
不知道,在捧起那碗孟婆汤时,他可曾想到我们那些快乐的日子,但是,望乡台前,他一定能看见,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在离他最近的地方。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她的一曲《怨歌行》,让她成了千古幽怨的人,后人或不忿不平,或哀叹怜惜,替这个在爱情里风光过,又被无情抛弃的女子委屈几句。
纨扇,也就是团扇,又名合欢扇,扇亦无心,秋来见弃,多情的是空对着它的一抹容颜,心有合欢意,也要遮挡几分,错过了,便藏几滴清泪,即便来年春又见,也是多了斑驳心酸。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伯虎在画中的题诗更大气,也更淡薄些,毕竟是男子,胸怀总是更宽阔,也由此,爱情对他们来说,永远不可能是全部。他借班婕妤和团扇的命运,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情也不是对着自己一生中的三个妻子,也不是其他哪个钟情女,而是叹自己的仕途命运,这撼是无法化解的,说是把世态炎凉都已看得明白,然而他永远无法释怀这影响他一生的孤愤,做狂士做浪子,都不能把这些消磨掉,以至于晚景凄凉。
我们更愿意看他诗画风流的一面,也硬要安给他一个秋香,其实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明朝王同轨的笔记体小说中,点秋香的人是苏州才子陈元超。后来被冯梦龙写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
《名贤集》开篇第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只想让人把恩怨情仇都放下,毅然地看着前方,把身后的坎坷缠绵,绿柳野渡,都任它自顾地横在那,心里绾着千千结,解不开,也一剑斩去,纷纷还是落在行囊里,由它成为枯藤,收留万古闲愁。
禅意袅袅,握得住芬芳,却听不得遗忘。
不知道,在捧起那碗孟婆汤时,他可曾想到我们那些快乐的日子,但是,望乡台前,他一定能看见,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在离他最近的地方。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她的一曲《怨歌行》,让她成了千古幽怨的人,后人或不忿不平,或哀叹怜惜,替这个在爱情里风光过,又被无情抛弃的女子委屈几句。
纨扇,也就是团扇,又名合欢扇,扇亦无心,秋来见弃,多情的是空对着它的一抹容颜,心有合欢意,也要遮挡几分,错过了,便藏几滴清泪,即便来年春又见,也是多了斑驳心酸。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伯虎在画中的题诗更大气,也更淡薄些,毕竟是男子,胸怀总是更宽阔,也由此,爱情对他们来说,永远不可能是全部。他借班婕妤和团扇的命运,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情也不是对着自己一生中的三个妻子,也不是其他哪个钟情女,而是叹自己的仕途命运,这撼是无法化解的,说是把世态炎凉都已看得明白,然而他永远无法释怀这影响他一生的孤愤,做狂士做浪子,都不能把这些消磨掉,以至于晚景凄凉。
我们更愿意看他诗画风流的一面,也硬要安给他一个秋香,其实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明朝王同轨的笔记体小说中,点秋香的人是苏州才子陈元超。后来被冯梦龙写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
《名贤集》开篇第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只想让人把恩怨情仇都放下,毅然地看着前方,把身后的坎坷缠绵,绿柳野渡,都任它自顾地横在那,心里绾着千千结,解不开,也一剑斩去,纷纷还是落在行囊里,由它成为枯藤,收留万古闲愁。
禅意袅袅,握得住芬芳,却听不得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