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调第二(4)(2/2)
《闲情偶寄》作者:(清)李渔 2017-04-13 16:11
些地方不是前人故意留下破绽,给后人留下议论的话柄,正如唐诗里所说的“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而是一时照顾不到,所以产生了漏洞,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像这样的漏洞,全靠后人去填补,不能任凭漏洞存在,致使从古至今没有完整的戏文。女娲炼石补天,天尚且可以补,更何况其他的东西呢?只是担心得不到五色石罢了。姑且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赵五娘新婚才两个月就与丈夫蔡邕分别,还是一个桃花般艳丽的新媳妇。从这儿开始,算到公公、婆婆去世,告别公婆的坟墓,去寻找丈夫的时候为止,这中间也不垢年,赵五娘仍然是一个美丽的、容易招惹是非的少妇。她身上背着琵琶,独自一人远行千里,即使她能自己保证不出什么事,但是她能避免当时人们的闲言碎语吗?张大公遵守诺言,仗义疏财,资助衣食缺少的赵五娘,是一个有仁有义的人,一个讲义气的人。请问在穿衣吃饭与名声贞节这二者之间,哪个重要?赵五娘缺衣少食张大公就去周济她,遇到关乎名节的大事张大公就听之任之。张大公是一个仁义的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像这样大的漏洞,对搞戏曲创作的人来说,几乎和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没什么差别,能缺少填补这种漏洞的人吗?
如果想在这个剧本以外凭空加上一个人送赵五娘进京,和她随身作伴,漏洞是消除了,但还是觉得像伤筋动骨,情节改动得太大了。殊不知剧本中还有一个现成的人物,完全可以用这个人却没有用,就使得张大公像是只图推卸责任,却不顾赵五娘离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被张大公派去送钱和米,帮助赵五娘办丧事的小叮《剪发》一折中张大公说:“你先回去,我少顷就着小二来。”由此看来张大公并不是没有仆人,为什么舍不得把他派上用场呢?我为这部剧略微加了几句话,补上了这个漏洞,附在这段文字后面,用来征求同行们的意见。这是一个例子。
在《明珠记》的《煎茶》这一折戏中,用来传递消息的人是塞鸿。塞鸿是一个男子,怎么能够去侍候嫔妃呢?假如禁宫之内可以用男子煎茶,还可以和男子偷偷地说私房话,那么这种事情都可以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像这样的漏洞,连妇女小孩都能指出来,但作者却一点也没有注意到,观众也任凭这些漏洞存在。但明眼人看到了,只会暗然一笑,就当这个人(即塞鸿)不存在。如果在本家以外再凭空虚构一个女人,和无双小姐从来没见过面,把她送到宫内煎茶,让她先通报自家姓名,然后再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恰当是恰当,还是觉得有些节外生枝,难免罗嗦。
如果想在这个剧本以外凭空加上一个人送赵五娘进京,和她随身作伴,漏洞是消除了,但还是觉得像伤筋动骨,情节改动得太大了。殊不知剧本中还有一个现成的人物,完全可以用这个人却没有用,就使得张大公像是只图推卸责任,却不顾赵五娘离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被张大公派去送钱和米,帮助赵五娘办丧事的小叮《剪发》一折中张大公说:“你先回去,我少顷就着小二来。”由此看来张大公并不是没有仆人,为什么舍不得把他派上用场呢?我为这部剧略微加了几句话,补上了这个漏洞,附在这段文字后面,用来征求同行们的意见。这是一个例子。
在《明珠记》的《煎茶》这一折戏中,用来传递消息的人是塞鸿。塞鸿是一个男子,怎么能够去侍候嫔妃呢?假如禁宫之内可以用男子煎茶,还可以和男子偷偷地说私房话,那么这种事情都可以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像这样的漏洞,连妇女小孩都能指出来,但作者却一点也没有注意到,观众也任凭这些漏洞存在。但明眼人看到了,只会暗然一笑,就当这个人(即塞鸿)不存在。如果在本家以外再凭空虚构一个女人,和无双小姐从来没见过面,把她送到宫内煎茶,让她先通报自家姓名,然后再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恰当是恰当,还是觉得有些节外生枝,难免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