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调第二(3)(2/2)
《闲情偶寄》作者:(清)李渔 2017-04-13 16:11
增,出出可改,即欲隔日一新,逾月一换,亦诚易事。可惜当世贵人,家蓄名优什,不得一诙谐攀之人,为种词林萱草,使之刻刻忘忧。若天假笠翁以年,授以黄金一斗,使得自买歌童,自编词曲,口授而身导之,则戏场关目,日日更新,毡上诙谐,时时变相。此种技艺,非特自能夸之,天下人亦共信之。然谋生不给,遑问其他?只好作贫女缝衣,为他人助娇,看他人出阁而已矣。
【注释】
①鸡皮三少之女:有“夏姬得道,鸡皮三少”的谚语。传说春秋陈灵公时大夫苗徵舒的母亲夏姬可以把皱得鸡皮一样的脸三次恢复为少女的样子。
②前鱼不泣之男:《战国策?魏策》:龙阳君是魏王的宠臣。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涕下,魏王惊问其故,龙阳君说:初钓得一鱼甚喜,后钓得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恐魏王爱其他美人,必将弃己,所以涕下。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③《明珠记》:明代陆采作,写王仙客和刘无双的爱情故事。
④无是公: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就是指“没有此人”。
【译文】
演新戏就像看新文章,妙处就在剧情是以前没有听说过、没有见过的;演旧戏就如同看古董,妙处就在虽然出生在后世,却能看到以前朝代的东西。然而古董之所以可爱,是由于它越是陈旧越是古老,外表就越变越奇特。比如铜器和玉器,在当年它们只不过是一件刮磨得光洁晶莹的物品而已,等到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刮磨的痕迹完全消失了,光洁晶莹的外表变得斑斑驳驳,所以人们都把它当做宝贝。并不是珍视它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而是珍视它善于变化,能够变化出新样。假如它与当年没有什么分别,仍然是一件刮磨得光洁晶莹的物品,那么就与今天造出的东西没有什么差别了,何必要用高出百倍的价钱去购买它呢?
旧戏之所以珍贵,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的戏园,买到一个新剧本,就因为它是新的,想把它演得更加新奇,就不惜用尽一切力量,追求服装、化妆的奇异。演到旧剧的时候,就千篇一律,不稍微做一点改动。观众就像听儿童背书一样,只觉得他背得很熟,想从中找到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字眼是不可能的。那么古董虽然是古董,却没有改变颜色、变得斑驳,还是一件刮磨得光亮晶莹的物品。为什么我们不把刚造的拿来观赏,这样还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何必要做一个乡村的学究,把听儿童背书当做自己的乐趣呢?
【注释】
①鸡皮三少之女:有“夏姬得道,鸡皮三少”的谚语。传说春秋陈灵公时大夫苗徵舒的母亲夏姬可以把皱得鸡皮一样的脸三次恢复为少女的样子。
②前鱼不泣之男:《战国策?魏策》:龙阳君是魏王的宠臣。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涕下,魏王惊问其故,龙阳君说:初钓得一鱼甚喜,后钓得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恐魏王爱其他美人,必将弃己,所以涕下。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③《明珠记》:明代陆采作,写王仙客和刘无双的爱情故事。
④无是公: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就是指“没有此人”。
【译文】
演新戏就像看新文章,妙处就在剧情是以前没有听说过、没有见过的;演旧戏就如同看古董,妙处就在虽然出生在后世,却能看到以前朝代的东西。然而古董之所以可爱,是由于它越是陈旧越是古老,外表就越变越奇特。比如铜器和玉器,在当年它们只不过是一件刮磨得光洁晶莹的物品而已,等到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刮磨的痕迹完全消失了,光洁晶莹的外表变得斑斑驳驳,所以人们都把它当做宝贝。并不是珍视它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而是珍视它善于变化,能够变化出新样。假如它与当年没有什么分别,仍然是一件刮磨得光洁晶莹的物品,那么就与今天造出的东西没有什么差别了,何必要用高出百倍的价钱去购买它呢?
旧戏之所以珍贵,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的戏园,买到一个新剧本,就因为它是新的,想把它演得更加新奇,就不惜用尽一切力量,追求服装、化妆的奇异。演到旧剧的时候,就千篇一律,不稍微做一点改动。观众就像听儿童背书一样,只觉得他背得很熟,想从中找到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字眼是不可能的。那么古董虽然是古董,却没有改变颜色、变得斑驳,还是一件刮磨得光亮晶莹的物品。为什么我们不把刚造的拿来观赏,这样还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何必要做一个乡村的学究,把听儿童背书当做自己的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