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闲情偶寄章节目录 > 音律第三(9)

音律第三(9)(2/2)

闲情偶寄作者:(清)李渔 2017-04-13 16:11
变声音,念起来也会觉得顺口。而新造的句子,有一个字拗口,不但念起来不通顺,而且让人不能理解它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也随便选择一两个句子来说明。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口头语,试着改成“油盐柴米酱醋茶”,或者再改成“酱醋油盐柴米茶”,没有不明白它的意思、不能听清楚它的声音的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是口头语,试着把上句改成“日出东边西边雨”,下句改成“道是有情却无情”,也没有不明白它的意思、不能听清楚它的声音的人。如果是新造的语言写出这样拗口的句子,就几乎和外国话没什么区别,一定要经过重新翻译才能明白。就拿前边引用的《幽闺记》里面的两句话来证明这样做的好坏。“懒能向前”、“事非偶然”两句都是不顺口的话,“懒能向前”这句话是作者新创造的,便觉得生硬艰涩,读起来不顺口。“事非偶然”这句话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的话,所以这句话就让人觉得自然,读起来流利响亮。难道不是用现成的语言容易写好,而自创新的句子难以写好的证明吗?我写了几十部戏曲,所谓“常生病成良医”,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因为想找到知音,所以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孔子说:“有三种朋友对自己有好处:正直的朋友、有诚信的朋友、见识广的朋友。”我不敢自居见识广,请允许我把自己评价为正直、有诚信的人。

    ○合韵易重

    【原文】

    句末一字之当叶者,名为韵脚。一曲之中,有几韵脚,前后各别,不可犯重。此理谁不知之?谁其犯之?所不尽知而易犯者,惟有“合前”数句。

    兹请先言合前之故。同一牌名而为数曲者,止于首只列名其后,在南曲则曰“前腔”,在北曲则曰“么篇”,犹诗题之有其盯其三、其四也。末后数语,在前后各别者,有前后相同,不复另作,名为“合前”者。此虽词人躲懒法,然付之优人,实有躲;初学之时,少读数句新词,省费几番记忆,一便也;登场之际,前曲各人分唱,合前之曲必通场合唱,既省精神,又不寂寞,躲也。

    然合前之韵脚最易犯重。何也?大凡作首曲,则知查韵,用过之字不肯复用,迨做到第盯三曲,则止图省力,但做前词,不顾后语,置合前数句于度外,谓前曲已有,不必费心,而乌知此数句之韵脚在前曲则语语各别,凑入此曲,焉知不有偶合者乎?故作前腔之曲,而有合前之句者,必将末后数句之韵脚紧记在心,不可复用。作完之后,又必再查,始能不犯此病。此就韵脚而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