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闲情偶寄章节目录 > 制度第一(14)

制度第一(14)

闲情偶寄作者:(清)李渔 2017-04-13 16:11
    制度第一(14)

    ○碗碟

    【原文】

    碗莫精于建窑,而苦于太厚。江右所制者,虽窃建窑之名,而美观实出其上,可谓青出于蓝者矣。其次则论花纹,然花纹太繁,亦近鄙俗,取其笔法生动,颜色鲜艳而已。

    碗碟中最忌用者,是有字一种,如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之类。此陶人造孽之事,购而用之者,获罪于天地神明不浅。请述其故。“惜字一千,延寿一纪。”此文昌①垂训之词。虽云未必果验,然字画出于圣贤,仓颉造字而鬼夜哭,其关乎气数,为天地神明所宝惜可知也。用有字之器,不为损福,但用之不久而损坏,势必倾委作践,有不与造孽陶人中分其咎者乎?陶人但司其成,未见其败,似彼罪犹可原耳。字纸委地,遇惜福之人,则收付祝融,因其可焚而焚之也。至于有字之废碗,坚不可焚,一似入火不烬入水不濡之神物。因其坏而不坏,遂至倾而又倾。道旁见者,虽有惜福之念,亦无所施,有时抛入街衢,遭千万人之践踏,有时倾入溷厕,受千百载之欺凌,文字之罹祸,未有甚于此者。

    吾愿天下之人,尽以惜福为念,凡见有字之碗,即生造孽之虑。买者相戒不取,则卖者计穷;卖者计穷,则陶人视为畏途而弗造矣。文字之祸,其日消乎?此犹救弊之末着。倘有惜福缙绅,当路于江右者,出严檄一纸,遍谕陶人,使不得于碗上作字,无论《赤壁》等赋不许书磁,即成化、宣德年造,及某斋某居等字,尽皆削去。试问有此数字,果得与成窑、宣窑比值乎?无此数字,较之常值增减半文乎?有此无此,其利相同,多此适,徒造千百年无穷之孽耳。制抚藩臬,以及守令诸公,尽是斯文宗主,宦豫章者,急行是令,此千百年未造之福,留之以待一人。时哉时哉,乘之勿失!

    【注释】

    ①文昌:即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民间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流行,教人积德行善。【译文】

    建窑出产的碗碟是最好的,就是太厚了。江西生产的碗碟,虽然是盗用建窑的名义,实际上比建窑做的要美观,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次谈谈花纹,花纹太繁复,就显得俗气,只要做到笔法生动、颜色鲜艳就可以了。

    碗碟中最不该用的,就是有字的一种。比如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是陶匠造的孽,买来用的人也大大得罪了天地神明。让我来讲讲原因。“珍惜一千个字可以延寿十二年。”这是文昌帝君的告诫,虽说不一定真的灵验,但字画出于圣贤,苍颉造字时夜里有鬼在哭泣,可见文字与气数有关,因而被天地神明看中珍惜。使用有字的器皿不会损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