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第五(3)(2/2)
《闲情偶寄》作者:(清)李渔 2017-04-13 16:11
瓦器,有尺寸的限制,一个小洞都不能堵塞。堵塞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偶然见到一个眼,这才跟石头的本性相符。
瘦小的山,全都应该顶宽底窄。山脚一大,即使形状很美,也不值得看了。
石眼臆免太圆,就算天生是圆的,也要在旁边粘上碎石,使它显得有棱有角,以避免过于圆滑。
石头的纹理和颜色要选取相同的。例如粗纹的和粗纹的归在一起,细纹的和细纹的归在一起,各种颜色的石头也各自归在一起。然而如果分得过于细致,在不同颜色相接的地方,也会觉得颜色过度太生硬,反不如随取随放,随心所欲的好。至于石性,就不能不顺从;如果违背石性来用石,不但不耐看,而且难以持久。石性是什么?就是它的正斜纵横的纹理。
○石壁
【原文】
假山之好,人有同心;独不知为峭壁,是可谓叶公之好龙矣。山之为地,非宽不可;壁则挺然直上,有如劲竹孤桐,斋头但有隙地,皆可为之。且山形曲折,取势为难,手笔稍庸,便贻大方之诮。壁则无他奇巧,其势有若累墙,但稍稍纡回出入之,其体嶙峋,仰观如削,便与穷崖绝壑无异。且山之与壁,其势相因,又可并行而不悖者。
凡累石之家,正面为山,背面皆可作壁。匪特前斜后直,物理皆然,如椅榻舟车之类;即山之本性亦复如是,逶迤其前者,未有不崭绝其后,故峭壁之设,诚不可已。但壁后忌作平原,令人一览而尽。须有一物焉蔽之,使座客仰观不能穷其颠末,斯有万丈悬岩之势,而绝壁之名为不虚矣。蔽之者维何?曰:非亭即屋。或面壁而居,或负墙而立,但使目与檐齐,不见石丈人①之脱巾露顶,则尽致矣。
瘦小的山,全都应该顶宽底窄。山脚一大,即使形状很美,也不值得看了。
石眼臆免太圆,就算天生是圆的,也要在旁边粘上碎石,使它显得有棱有角,以避免过于圆滑。
石头的纹理和颜色要选取相同的。例如粗纹的和粗纹的归在一起,细纹的和细纹的归在一起,各种颜色的石头也各自归在一起。然而如果分得过于细致,在不同颜色相接的地方,也会觉得颜色过度太生硬,反不如随取随放,随心所欲的好。至于石性,就不能不顺从;如果违背石性来用石,不但不耐看,而且难以持久。石性是什么?就是它的正斜纵横的纹理。
○石壁
【原文】
假山之好,人有同心;独不知为峭壁,是可谓叶公之好龙矣。山之为地,非宽不可;壁则挺然直上,有如劲竹孤桐,斋头但有隙地,皆可为之。且山形曲折,取势为难,手笔稍庸,便贻大方之诮。壁则无他奇巧,其势有若累墙,但稍稍纡回出入之,其体嶙峋,仰观如削,便与穷崖绝壑无异。且山之与壁,其势相因,又可并行而不悖者。
凡累石之家,正面为山,背面皆可作壁。匪特前斜后直,物理皆然,如椅榻舟车之类;即山之本性亦复如是,逶迤其前者,未有不崭绝其后,故峭壁之设,诚不可已。但壁后忌作平原,令人一览而尽。须有一物焉蔽之,使座客仰观不能穷其颠末,斯有万丈悬岩之势,而绝壁之名为不虚矣。蔽之者维何?曰:非亭即屋。或面壁而居,或负墙而立,但使目与檐齐,不见石丈人①之脱巾露顶,则尽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