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章节目录 > 繁荣收获期的前奏(2)

繁荣收获期的前奏(2)(2/2)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作者:智仁 2017-04-13 15:53
音乐娱乐有关,主要是以柔和的曲调和优雅的风格为特色的钢琴变奏曲、舞曲和抒情曲,如《降E大调夜曲》等。

    1825年12月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在俄国唤起的爱国主义热潮,使得包括格林卡在内的优秀艺术家,受到了强烈的鼓舞,它不仅对格林卡的早期创作,而且对他一生的创作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样,在彼得堡创作初期,除了前面提过的那些具有较多习作性和模仿性的作品之外,格林卡还创作了一些具有不同于贵族奴化艺术的新因素的作品。尤其是他在音乐沙龙中以俄罗斯民歌主题所作的即兴变奏,以及自编、自弹、自唱的浪漫曲,更突出地显示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卓越的创作才能。浪漫曲《不要诱惑我吧》是格林卡早期的成功之作。这首歌创造性地运用了俄罗斯浪漫曲的传统手法,第一次表现了格林卡的个人风格。

    为了使俄罗斯的音乐作品在本国和世界得到承认,他就不能停留在音乐爱好者和俄国现有的创作水平上,因而必须掌握世界最先进的作曲技巧。于是,1830年他出国深造。

    在国外的4年生活中,格林卡掌握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作曲技巧,熟悉了意大利和浪漫源的音乐风格,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特点。从浪漫曲《威尼斯之夜》、《胜利者》和《降E大调钢琴弦乐六重奏》等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意大利音乐,特别是声乐艺术对他的影响;在钢琴、黑管、巴松的《悲壮三重奏》等作品中,则可以看到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1834年,他决定返回祖国。创作民族歌剧的想法使格林卡激动不已。回到祖国不久,格林卡便开始了歌剧《伊万·苏萨姆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像着魔一样”,灵感不断涌现,以至于整个歌剧的细纲,甚至许多主题,都在脑子里“一下子发作了”。

    《伊万·苏萨姆以史实为依据,写的是17世纪初波兰封建主入侵俄国,农民苏萨宁危卫祖国而捐躯的故事。在格林卡之前,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在诗作《沉思》中,曾以苏萨宁的献身精神来唤醒民众。而沙皇尼古拉一世对这个题材也很感兴趣。尼古拉政府利用十二月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社会影响,提出了忠于沙皇、地主和东方正教的“官方爱国主义”理论,极力搜索鼓吹这种反动理论的艺术题材、于是,当时身为宫廷诗人的茹科夫斯基,了解到格林卡的创作**之后,便向他提供了“苏萨谋的题材。并根据尼古拉一世的旨意,委任御用文人罗中创作脚本,改定作品名称为《为沙皇献身》,使歌剧贯穿着忠君思想。当时,这部歌剧受到了皇室的欢迎,并被定为节日上演的官方剧目。歌剧中的这些问题,对于格林卡来说,当然也不是偶然的,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贵族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格林卡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奠定了俄罗斯优秀民族音乐的基础,对其他的俄国作曲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到了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乐坛上已经是繁花似锦,令西方人震惊和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