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进步文化的骄傲——车尔尼雪夫斯基(2/2)
《寻找自救的文化苦旅》作者:智仁 2017-04-13 15:53
主义的发展阶段。
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革命民主主义阵营的领袖。他像一块磁铁把一批进步人士吸引在自己身边。1861年2月19日沙皇下发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一个政治骗局。车尔尼雪夫斯基亲自起草了《农民的同情者向贵族统治下的农民的致敬书》,揭露沙皇的欺骗性,号召人民丢掉幻想,投入战斗,彻底推翻沙皇**。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通晓哲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完全可以做一个专门的学者,但在事实上他选择成为了一个反对现存制度的斗士。1862年,他由于鼓吹农民革命,被当局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但车尔尼雪夫斯基毫不屈服,在恶劣的环境下他没有放弃斗争,以坚忍的毅力夜以继日奋笔疾书,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怎么办》。铁窗、牢房、长夜、孤灯,他用110天完成了这部巨着,这是需要何等超人的毅力呵!为了能使书通过审查得以发表,车尔尼雪夫斯基巧妙地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结构。表面上小说在讲述年轻人三角恋爱的故事,暗中是在描写新人的成长过程。他将革命思想掩藏在家庭爱情题材中,这部作品及时回答了当时俄国革命一个迫切重要的问题,即面对充满矛盾的俄国黑暗现实,革命人民应当怎么办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应像新人那样奋起抗争,砸烂旧世界,创造美好的明天。
这本书一发表,在进步思想界立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被人称作是革命者“生活的教科书”。列宁十分喜爱这本书,他评价《怎么办》是“教导人、鼓舞人的真正文学”,并说:“在它的影响下成百上千的人变成了革命家。”
沙皇将《怎么办》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查禁围剿。为了严惩车尔尼雪夫斯基,沙皇判处他7年苦役并终生流放西伯利亚。从1864年到188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荒凉的西伯利亚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经历了无数的折磨和苦难,但这位俄国文学史上的普罗米修斯坚贞不屈,犹如傲雪的青松,始终昂首挺立,岿然不动。
在被流放的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从1865年到1868年,他又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序幕》,表现出一位革命志士不屈的斗志和献身精神。
1889年,已经年迈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被准许回到故乡萨拉托夫城。可是,长期的苦役生活已严重地损坏了他的健康。就在他刚刚返回故乡后不久,10月17日车尔尼雪夫斯基便与世长辞,走完了他荆棘满地、饱受苦难的人生旅程。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流派形成前俄国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俄国进步思想的代表,恩格斯曾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俄国有无数的贡献。其成就由此可见一斑。
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革命民主主义阵营的领袖。他像一块磁铁把一批进步人士吸引在自己身边。1861年2月19日沙皇下发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一个政治骗局。车尔尼雪夫斯基亲自起草了《农民的同情者向贵族统治下的农民的致敬书》,揭露沙皇的欺骗性,号召人民丢掉幻想,投入战斗,彻底推翻沙皇**。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通晓哲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完全可以做一个专门的学者,但在事实上他选择成为了一个反对现存制度的斗士。1862年,他由于鼓吹农民革命,被当局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但车尔尼雪夫斯基毫不屈服,在恶劣的环境下他没有放弃斗争,以坚忍的毅力夜以继日奋笔疾书,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怎么办》。铁窗、牢房、长夜、孤灯,他用110天完成了这部巨着,这是需要何等超人的毅力呵!为了能使书通过审查得以发表,车尔尼雪夫斯基巧妙地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结构。表面上小说在讲述年轻人三角恋爱的故事,暗中是在描写新人的成长过程。他将革命思想掩藏在家庭爱情题材中,这部作品及时回答了当时俄国革命一个迫切重要的问题,即面对充满矛盾的俄国黑暗现实,革命人民应当怎么办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应像新人那样奋起抗争,砸烂旧世界,创造美好的明天。
这本书一发表,在进步思想界立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被人称作是革命者“生活的教科书”。列宁十分喜爱这本书,他评价《怎么办》是“教导人、鼓舞人的真正文学”,并说:“在它的影响下成百上千的人变成了革命家。”
沙皇将《怎么办》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查禁围剿。为了严惩车尔尼雪夫斯基,沙皇判处他7年苦役并终生流放西伯利亚。从1864年到188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荒凉的西伯利亚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经历了无数的折磨和苦难,但这位俄国文学史上的普罗米修斯坚贞不屈,犹如傲雪的青松,始终昂首挺立,岿然不动。
在被流放的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从1865年到1868年,他又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序幕》,表现出一位革命志士不屈的斗志和献身精神。
1889年,已经年迈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被准许回到故乡萨拉托夫城。可是,长期的苦役生活已严重地损坏了他的健康。就在他刚刚返回故乡后不久,10月17日车尔尼雪夫斯基便与世长辞,走完了他荆棘满地、饱受苦难的人生旅程。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流派形成前俄国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俄国进步思想的代表,恩格斯曾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俄国有无数的贡献。其成就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