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聚餐会(2/2)
《鲁迅与我70年》作者:鲁迅与我70年 2017-04-13 15:40
和急救包。袋边还插着几个瓶子,分别装着红药水、酒精和硼酸水。另有几个牛皮纸袋,告诉我这是消炎药粉。别的还有什么就记不得了。客厅另一角落堆满布鞋,都是手工纳的千层底子。还不时有人三三两两送来,增加了鞋“山”的高度。原来这些都是以劝募来的资金买的,连同棉布、棉衣、棉背心,统统集中到何老太太那里,再运送到新四军手里。这当然是沦陷之前的事。
上海沦为孤岛后,母亲的活动并未停止,她曾带我去参加过两个座谈会,分别称为“星期六聚餐会”和“星期二聚餐会”。前者范围小人数少,都是进步人士,如胡愈之、巴人(王任叔)、吴大昆、冯宾符、周建人等。会议常邀请党内人士讲述国内外形势。他们开会时并没有对我说“你到一旁玩去!”我听着虽然似懂非懂,多少也有点开窍。
座谈会为了隐蔽,总是找敌人容易疏忽的公共场所举行,因此那些地方总是相当安静。大家在饭前二小时左右陆续到达。比较经常去的地方是功德林蔬菜馆。有时也去八仙桥青年会楼上的西餐部和一座记不得名称的和尚庙。聚餐费是按名头出份子,但我经常吃白食,大家并不让母亲交两份餐费,席上也不对我有丝毫的年龄歧视,照样在圆桌上占个正位。饭后散去时,为了保证我们母子安全,总是安排我们在中间时段离开。
上海沦为孤岛后,母亲的活动并未停止,她曾带我去参加过两个座谈会,分别称为“星期六聚餐会”和“星期二聚餐会”。前者范围小人数少,都是进步人士,如胡愈之、巴人(王任叔)、吴大昆、冯宾符、周建人等。会议常邀请党内人士讲述国内外形势。他们开会时并没有对我说“你到一旁玩去!”我听着虽然似懂非懂,多少也有点开窍。
座谈会为了隐蔽,总是找敌人容易疏忽的公共场所举行,因此那些地方总是相当安静。大家在饭前二小时左右陆续到达。比较经常去的地方是功德林蔬菜馆。有时也去八仙桥青年会楼上的西餐部和一座记不得名称的和尚庙。聚餐费是按名头出份子,但我经常吃白食,大家并不让母亲交两份餐费,席上也不对我有丝毫的年龄歧视,照样在圆桌上占个正位。饭后散去时,为了保证我们母子安全,总是安排我们在中间时段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