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章节目录 > 第四章 漫游欧洲

第四章 漫游欧洲(2/2)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作者: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2017-04-13 15:31
宽广的前额,着发的头角,让人看了觉得好玩,正如一个孩子的头,使人感到一种天真的趣味。但愈往下愈不好看,愈使人觉得难受,他那皱纹龟驳的脸皮使人想起一块苍老的岩石,闪电的猛烈,风霜的侵凌,雷雨的剥蚀,苔藓的沾染,虫鸟的斑斓,时间与空间的变幻都在这上面留下了痕迹!许多人知道他是不抵抗的、忍受的,但他那下颊已经泄露出了他的怨毒、厌倦以及报复性的沉默!他不露一点笑容,让人怀疑他是否与普通人一样也有爱笑的本能。正如他的脊背是佝偻的,他的表情也是一种不胜压迫的佝偻。

    哈代问徐志摩“你们中国诗用韵不?”徐志摩回答说,“我们从前只有韵的散文,没有无韵的诗,但最近……”哈代打断了他的话,“我不要听最近。”

    哈代赞成诗歌用韵,就像石子投到湖心里,漾开一圈圈的水纹一样,韵是不可缺少的波纹。抒情诗是文学精华的精华,不论多小的诗篇也是颠不破的真理、磨不灭的光彩。他说他不重视自己的小说,什么也没有做一首优美的小诗困难,他接着背诵了莎士比亚和本·琼生的诗歌。徐志摩说他喜欢哈代的诗,因为它们不仅结构严密,像建筑;同时有思想的血脉在流走,像有机的整体。他重复说了两遍徐志摩所说的有机,并说一首诗应该是有生命的东西。练习文字,最好学写诗,很多人因为学诗、写诗而写出了好散文,诗是文字的秘密。

    他沉思了一会儿。“三十年前有朋友约我到中国去。他是一个教士,我的朋友,叫莫尔德,他在中国住了五十年,他回英国来时每回说话先想起中文再翻英文的!他中国什么都知道,他请我去,太不便了,我没有去。但是你们的文字是怎么一回事?难极了不是?为什么你们不丢了它,改用英文或法文,不方便吗?”哈代的这番话吓了徐志摩一跳。一个最认识各种语言的天才的诗人却要中国人丢掉沿用几千年的文字!一老一少两位诗人激烈地辩论了一番。幸亏哈代在年轻的中国诗人面前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说法。

    他们说起他们共同的朋友。他又问起狄更生的近况,说他真是中国的朋友。徐志摩说他明天要到康华尔去看罗素。谁?罗素?他没有加案语。讲起麦雷时,他就起劲了。“你认识麦雷?”他问。“他就住在这儿道骞斯德海边,他买了一所古怪的小屋子,正靠着海,怪极了的小屋子,什么时候那可以叫海给吞了去似的。他自己每天坐一部破车到镇上来买菜。他是有能干的。他会写。你也见过他从前的太太曼殊斐儿?他又娶了,你知道不?我说给你听麦雷的故事。曼殊斐儿死了,他悲伤得很,无聊极了,他办了他的报(我怕他的报维持不了),还是悲伤。好了,有一天有一个女的投稿几首诗,麦雷觉得有意思,写信叫她去看他,她去看他,一个年轻的女子,两人说投机了,就结了婚,现在大概他不悲伤了。”

    他问徐志摩那晚到那里去。徐志摩说到哀克刹脱看教堂去,他说好的,他就讲建筑,他的本行。徐志摩问他的小说中常有建筑师,有没有他自己的影子?他说没有。这时候梅雪出去了又回来,咻咻的爬在徐志摩的身上乱抓。哈代见徐志摩有些窘,就站起来呼开梅雪,同时说到园里去走走吧。徐志摩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

    他们一起走出门绕到屋子的左侧去看花,梅雪摇着尾巴咻咻的跟着。徐志摩抓紧时间说:“哈代先生,我远道而来,你可否给我一点小纪念品?”哈代回头看见徐志摩手里有照相机,吓得他赶忙捂着脸说,他不爱照相,有一次美国人来照相给了他很多的麻烦,他从此就不让来客照相,也不给人签名。他边说边加快脚步向前走,微微佝偻着背,腿稍向外弯,一摆一摆地走着,仿佛怕来客强抢他的什么东西似的!

    “到这儿来,这儿有花,我来采两朵花给你做纪念,好不好?”哈代俯身下去,到花坛里采了一朵红花和一朵白花递给徐志摩,“你暂时插在衣襟上吧,你现在赶六点钟车刚好,恕我不陪你了,再会,再会——来,来,梅雪,梅雪……”老头扬了扬手,径自进门去了。

    这次会晤在徐志摩的心中留下了高山仰止的印象,尽管哈代似乎对来访的他有些冷淡。离开哈代家五个小时后,徐志摩站在哀克刹脱教堂门前,玩弄自己的影子时,心里还充满着神奇,尽管“吝刻的老头,茶也不请客人喝一杯!”但是

    “谁还不满足,得着了这样难得的机会?往古的达文謇、莎士比亚、歌德、拜伦,是不回来了的;——哈代!多远多高的一个名字!”徐志摩还在怀疑,他刚见到的那头秃秃的背弯弯的腿屈屈的,是哈代吗?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