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红楼梦》周汝昌汇校本(2/2)
《红楼眼神》作者:刘心武 2017-04-13 15:15
不是把现存古本逐一对照汇校,而是以一种古本“庚辰本”为底本加以修订的一个本子,它有优点,却也存在明显的缺憾—∪如曹雪芹在全书第一回之前写的《凡例》,它只把其中很少的一点取用在第一回正文前面,用低两格的格式做一特殊处理。这样,就使得读这个本子的广大读者,不能读到完整的《凡例》,而周汇本《红楼梦》却完整地呈现出了曹雪芹写在第一回前面的《凡例》。类似的优点,周汇本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初读周汇本,因为对已往印行的通行本印象已深,往往会有惊奇甚至不解的反应:这回目、句子怎么“眼生”呀?这字怎么会是“别字”“错字”呀?但细读细思,特别是看了周先生加的注释,就能理解,那“眼生”的回目或句子,更接近曹雪芹的原笔,而有些字那么样地“不规范”,正说明曹雪芹当时创作这部白话小说时,往往不得不“借音用字”“生造新字”,使我们懂得1919年以后的“白话文”,有一个逐步演化、规范的过程。通过读这个周汇本,也能使我们对母语文本的流变有所领悟,这也恰是这个周汇本的一个特色。
周汝昌先生的学术观点,是认为曹雪芹大体写完了《红楼梦》,全书不是120回,80回后还有28回,全书的规模是108回;认为高鹗的续书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应在出版上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切割开。因此他汇校的《红楼梦》只收80回。但为了一般读者能了解曹雪芹《红楼梦》的全貌,他将自己对曹雪芹《红楼梦》80回后的内容,多年来进行探佚的成果,浓缩成文,附在书后。这样,就使得这个本子不仅具有最接近曹雪芹原笔原意的特色,也满足了一般读者希望了解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全貌的愿望。
人民出版社所出的这个周汇本《红楼梦》,编辑精心,印装雅致,为广大的《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汇总精校本。
初读周汇本,因为对已往印行的通行本印象已深,往往会有惊奇甚至不解的反应:这回目、句子怎么“眼生”呀?这字怎么会是“别字”“错字”呀?但细读细思,特别是看了周先生加的注释,就能理解,那“眼生”的回目或句子,更接近曹雪芹的原笔,而有些字那么样地“不规范”,正说明曹雪芹当时创作这部白话小说时,往往不得不“借音用字”“生造新字”,使我们懂得1919年以后的“白话文”,有一个逐步演化、规范的过程。通过读这个周汇本,也能使我们对母语文本的流变有所领悟,这也恰是这个周汇本的一个特色。
周汝昌先生的学术观点,是认为曹雪芹大体写完了《红楼梦》,全书不是120回,80回后还有28回,全书的规模是108回;认为高鹗的续书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应在出版上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切割开。因此他汇校的《红楼梦》只收80回。但为了一般读者能了解曹雪芹《红楼梦》的全貌,他将自己对曹雪芹《红楼梦》80回后的内容,多年来进行探佚的成果,浓缩成文,附在书后。这样,就使得这个本子不仅具有最接近曹雪芹原笔原意的特色,也满足了一般读者希望了解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全貌的愿望。
人民出版社所出的这个周汇本《红楼梦》,编辑精心,印装雅致,为广大的《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汇总精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