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章节目录 > 27.风流宛在梁羽生(3)

27.风流宛在梁羽生(3)(2/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读者原创版》杂志社 2017-04-13 15:03
家的会堂,(这会堂)足够分量称为‘大雅之堂’了。”

    梁羽生的风格,是一种独有的知识分子品格。无疑,他给当下这个时代提供了一个够分量的范本——作为当代武侠小说大师的梁羽生,有足够的资本像某些港台作家那样自负,去藐视一切被称为规则、体制的东西,但是他没有。无怪乎他去世以后,香港作家董桥赞叹:“生公(对梁羽生的尊称)学贯中西,名扬四海,却终生谦虚勤勉,殊为难得。”

    四

    梁羽生先生仙逝已矣,却将武侠情结留驻在武侠迷们的心中。

    每一个20世纪70年代生人,都有一个武侠梦,此言非虚。

    一个真正的侠客,却是书生本色。梁羽生的朋友们回忆,他一生中最大的爱好有三个,一个是吃美食,一个是一边下棋一边品茶,最后一个就是写作,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嗜好。

    梁羽生体形富态,不爱运动,挤公交车都会面色苍白,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手无缚鸡之力,平日里杀鸡都是梁夫人来完成。这样一个老头儿,如何能写出惊天动地、扣人心弦的武侠小说并被人以“梁大侠”冠之?

    武侠门里有一句话:手中有剑,不如心中有剑,心中有剑,不如心中手中都无剑。侠客的情怀,不是靠飞檐走壁来决定的。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在梁羽生这里,倒成了“做侠先做儒”——“儒”成为侠客的核心。有武侠梦的人在解读了梁羽生之后,或许对武侠会有另一层理解。

    侠客尽仗义,就是敢于在朋友有难时两肋插刀、独挑大梁。从当年为报社“脱困”而动笔写武侠小说,到千里迢迢顶着非议前去探望落难恩师,这是真侠客精神。

    平时不拘小节,洒脱率真,却能终其一生,以精琢细雕之功夫,创作出数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影响海内外。客居澳大利亚,不炒作,不张扬,这也是真侠客精神。

    改革开放之初,能率团访问内地,又以香港作家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作协代表大会,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多次为家乡广西的建设出谋划策,义捐稿费,又不计回报,能有如此境界的作家,不是侠客,又是什么?

    真正的侠客,是活在我们心中的,就算他隐遁了,他的风流,仍宛在人世,不曾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