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北平的旧岁》张向天
《现代名家写景400篇》作者:现代名家写景400篇 2017-04-13 14:31
忆北平的旧岁
张向天
到底北平这古城是座彻头彻尾的老城池,不但前门各处的城砖是老灰色,城内的旗民拘守着旧日王谢的生活,保守着老念头,就连在年节的岁时上,也是依然谨守旧制,大家通行旧岁。古城中不是曾闹过新运动么?掀起过风飙全国的新思潮么“并也熔炼出许多各式各样的新人物么?但,城依然是古城,旧习尚依然畅行着。
由东北的沈阳流亡到古城去,约有五年多的工夫。也许是因了关内关外在满清当朝时就打成了一片,而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的罢!所以虽然由遥远的沈阳跑到北平去,但所见所受,和在沈阳时候比较起来,也没有什么绝大的差别。按着在沈阳的住民讲起“北京”来,真有些超过事实,而有入神话的境界了。比如他们说北京城墙,有多么高大,城门有多么阔宽,城门的门环都是金子做的。至于论到京城人民的日常食用等事,更传说得十分离奇,如今还流行在东北各地的一出《老妈开旁》的奉天落子,便是专为讲述北京的神奇繁华而盛传着。故事的内容,是说一个三河县的农妇到皇城的阔人家做老妈,后来骑了一匹驴返回故乡。故里有很多的街坊向她探问北京的情形,这位老妈就胡言八扯地大吹一阵。那些听者们,都惊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以,从这出流行的奉天落子里,便可以看出沈阳和北平虽然只有一千多里的间隔,但其间的路闻途说,却已经十分令人不敢置信了。但仔细讲起来,北京与沈阳又有什么特别呢?真还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北平比沈阳,在气象上,北平更为恢廓伟大罢了!
如今暂以北平的旧岁而言,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先由旧历腊月的腊八讲起:北京人吃“腊八粥”,确比沈阳人的腊八食用为阔绰。沈阳人的腊八粥,制法简单,只供人吃;而北京人的腊八粥,却制法繁杂,米也不是只一种米,而是杂合了各色各式的细米,豆等物,再加上芰留,莲子,枣,栗子。当粥做成后,粥上再覆以鲜色的桃仁,杏仁,瓜子,青丝,红丝,佛手,白糖,花生仁等,装点得五色缤纷,非常悦目。告祀祖,祭神,神祖祭完,才得以给人吃。人吃毕,还须用粥涂墙抹壁,凡庭院门户,树木等物,均得用粥装点,更须喂猫,饲古犬,鸡鸭等禽类。这种排场,按北京人看,名之为“谱”,是非讲求不可的。这如果和沈阳比起来,所差的,只有豪华阔绰之别,不过一个外臣的派头,一个是家主的侈费而已。
到旧历元旦这天,北京人多在五更后祭神,烧香放鞭炮,以后是全家吃饺子。吃饺子以后,另有一顿合家同吃的团圆饭。在这餐饭中,椒柏酒是一项不可少的钦品,表示是一年夏始的意思。
至于拜年的规矩,是大人对大人拜年也有礼物相送的。比如有威友登堂拜年,主人还须拿出礼物来赠送,按北京人叫做送“百事大吉盒”,中有柿饼,核桃,桂圆,枣,栗子,花生等物。这此物品都含有取义的,例如柿子有“事事如意”的取义,核桃是“和和气气”,桂圆是“富贵升高”,枣,栗子是“早生贵子”。至于幼年哥儿拜年,则须送压岁钱了。
但北平旧岁中最称特色的不是宗教上的信条,而不是年节的礼俗。这一点是值得特别提出来的。
北平的旧年,在正月一日,和初二日,除了人的供养要侈豪以外,还须有神祖的供奉。例如在元旦日有祭神祀祖,初二日要去财神庙求财神。原来财神庙在彰仪门外,按了习俗说,凡是上庙焚香愈早的,愈有灵验。因此每年正月初二日的黄昏初晓中,古城里的财迷们,早已是千万成群地集候在彰仪门里,静等开门,好挤出门上外,早到一步。每年正月初二时候,古城的广安门里,时常有因拥挤争先而打得头破血流,妇孺被挤得呼天抢地,情形之惨,又有如难民争车抢般之惨了。但是那些勤苦人们,第一等财迷们,却老早在初一那天,就已经跑到财神庙附近的小店中,挨冷受冻地度过一宵,因为“近水楼台”而先到庙堂了!这些财迷的求财方法,叫做“借元宝“,其实名为借,乃是偷。原来焚香的人们,一面叩头焚香,一面是趁了和放一怀中,拿回家去,供在财神案前。凡是偷得愈多,财也愈富。但最要紧的,是凡偷得以后,第二年的正月初二,一定要加倍偿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向天
到底北平这古城是座彻头彻尾的老城池,不但前门各处的城砖是老灰色,城内的旗民拘守着旧日王谢的生活,保守着老念头,就连在年节的岁时上,也是依然谨守旧制,大家通行旧岁。古城中不是曾闹过新运动么?掀起过风飙全国的新思潮么“并也熔炼出许多各式各样的新人物么?但,城依然是古城,旧习尚依然畅行着。
由东北的沈阳流亡到古城去,约有五年多的工夫。也许是因了关内关外在满清当朝时就打成了一片,而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的罢!所以虽然由遥远的沈阳跑到北平去,但所见所受,和在沈阳时候比较起来,也没有什么绝大的差别。按着在沈阳的住民讲起“北京”来,真有些超过事实,而有入神话的境界了。比如他们说北京城墙,有多么高大,城门有多么阔宽,城门的门环都是金子做的。至于论到京城人民的日常食用等事,更传说得十分离奇,如今还流行在东北各地的一出《老妈开旁》的奉天落子,便是专为讲述北京的神奇繁华而盛传着。故事的内容,是说一个三河县的农妇到皇城的阔人家做老妈,后来骑了一匹驴返回故乡。故里有很多的街坊向她探问北京的情形,这位老妈就胡言八扯地大吹一阵。那些听者们,都惊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以,从这出流行的奉天落子里,便可以看出沈阳和北平虽然只有一千多里的间隔,但其间的路闻途说,却已经十分令人不敢置信了。但仔细讲起来,北京与沈阳又有什么特别呢?真还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北平比沈阳,在气象上,北平更为恢廓伟大罢了!
如今暂以北平的旧岁而言,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先由旧历腊月的腊八讲起:北京人吃“腊八粥”,确比沈阳人的腊八食用为阔绰。沈阳人的腊八粥,制法简单,只供人吃;而北京人的腊八粥,却制法繁杂,米也不是只一种米,而是杂合了各色各式的细米,豆等物,再加上芰留,莲子,枣,栗子。当粥做成后,粥上再覆以鲜色的桃仁,杏仁,瓜子,青丝,红丝,佛手,白糖,花生仁等,装点得五色缤纷,非常悦目。告祀祖,祭神,神祖祭完,才得以给人吃。人吃毕,还须用粥涂墙抹壁,凡庭院门户,树木等物,均得用粥装点,更须喂猫,饲古犬,鸡鸭等禽类。这种排场,按北京人看,名之为“谱”,是非讲求不可的。这如果和沈阳比起来,所差的,只有豪华阔绰之别,不过一个外臣的派头,一个是家主的侈费而已。
到旧历元旦这天,北京人多在五更后祭神,烧香放鞭炮,以后是全家吃饺子。吃饺子以后,另有一顿合家同吃的团圆饭。在这餐饭中,椒柏酒是一项不可少的钦品,表示是一年夏始的意思。
至于拜年的规矩,是大人对大人拜年也有礼物相送的。比如有威友登堂拜年,主人还须拿出礼物来赠送,按北京人叫做送“百事大吉盒”,中有柿饼,核桃,桂圆,枣,栗子,花生等物。这此物品都含有取义的,例如柿子有“事事如意”的取义,核桃是“和和气气”,桂圆是“富贵升高”,枣,栗子是“早生贵子”。至于幼年哥儿拜年,则须送压岁钱了。
但北平旧岁中最称特色的不是宗教上的信条,而不是年节的礼俗。这一点是值得特别提出来的。
北平的旧年,在正月一日,和初二日,除了人的供养要侈豪以外,还须有神祖的供奉。例如在元旦日有祭神祀祖,初二日要去财神庙求财神。原来财神庙在彰仪门外,按了习俗说,凡是上庙焚香愈早的,愈有灵验。因此每年正月初二日的黄昏初晓中,古城里的财迷们,早已是千万成群地集候在彰仪门里,静等开门,好挤出门上外,早到一步。每年正月初二时候,古城的广安门里,时常有因拥挤争先而打得头破血流,妇孺被挤得呼天抢地,情形之惨,又有如难民争车抢般之惨了。但是那些勤苦人们,第一等财迷们,却老早在初一那天,就已经跑到财神庙附近的小店中,挨冷受冻地度过一宵,因为“近水楼台”而先到庙堂了!这些财迷的求财方法,叫做“借元宝“,其实名为借,乃是偷。原来焚香的人们,一面叩头焚香,一面是趁了和放一怀中,拿回家去,供在财神案前。凡是偷得愈多,财也愈富。但最要紧的,是凡偷得以后,第二年的正月初二,一定要加倍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