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再答st先生

再答st先生(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思牛克思”就推翻了马克思主义。

    至于st先生的两个不解,使得我也很不解,其一,这什么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话跟鲁迅有什么关系,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话也是鲁迅说开头的不成?其二,这脍炙人口的《蜀相》我竟然没看过,说明这脍炙的“人口”也是讲范围的,就象st先生天天挂在嘴边的“有”字一样,也只在一部分人的范围内流通罢了。

    “在下之所以认为李敖、柏杨比鲁迅高这么一点点,也是因为三个人同一性格,而李、柏二人文笔稍好而已. ”这文笔我看已经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只是“三个人同一性格”令人疑惑,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有些人的性格是相同的。不过还是建议你看一下王晓明的《鲁迅传》序言。

    最后,又要来说说“有”字了,据我看来,这“有”字极有可能是从英文的“I have”演化而来的,最早用这个字的可能是香港方面的一些艺人,到内地做宣传时,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或是国语,经常要带出一些零碎。后来一些内地的演员、主持人、歌手和大批追星族都以这样说话为荣,就象有些人说话喜欢夹杂一些英文单词一样,自以为潇洒,其实是语言贫乏、不自信、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人可能在st先生那儿是要受到优待的,但在我们这儿,是肯定要被“嘘”的。

    “我去过北京和我有去过北京虽然都是肯定句,但两者间是有区别的.有字不是动词而是副词,起到了强调作用,这点在反问句中尤为明显,yinger所说的“我有说过…吗?”正是强调了其没有说过.”st先生的这些话使我非常惊讶,明明是相同的两句话,只是一句是我们常用的句式,另一种是掺杂了港台腔的句式,st先生竟然看出了区别,而且认为这加了“有”的港台腔句式是一句强调句,我深深地为st先生的自甘低能的表现表示惋惜。众所周知(除了st他们一拨人),为了要强调“我去过北京”,我们一般加“真的”或“确实”等词,而绝不会象st似的用一个“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