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念 鲁 迅(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先生。无怪乎先生气愤地说:“我之所以愤慨,却并非因为他们使我失望,而在觉得了先前日日吮血,一看见不能再吮了,便想一棒打杀,还将肉做罐头卖以获利。”这是怎样的悲哀呀!然而他仍然“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的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他常常一边吃药,一边为青年们做事,却没有一句怨言。他仍然相信青年们还是好的……
先生的教育与牺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着,他对于青年的爱,社会的爱,当然铭刻在大多数青年们的心上。郑振铎在《永在的温情》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京平刚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最大的鼓励,他感激得几乎哭出来。但想不到鲁迅竟这样突然地去了!……第三天,我在万国殡仪馆门口遇见他(京平),他的嘴唇颤动,眼圈在红。在万国公墓归来后,他给我一封信道:'我的心已经分裂。我从到达公墓时就失去了约束自己的力量,一直到墓石封合了!我竟痛哭失声。先生,这是我平生第一痛苦的事了,他匆匆的瞥了我一眼,就去了——'”郑振铎说:“但他并没有去。他的温情永在我的心头,——也永在他的一切友人的心上。我相信。”
当鲁迅的遗体上披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而接受人民的公葬的时候,我知道每一个深深爱着他的亲友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把他提升到了一个历史和国家的高度的。没有人能不对他产生最深的尊敬、痛苦和哀悼!
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不断地举下去,直到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感到不忍再看……但我不愿意了!当我重温着,讲述着这每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都感到我的心在颤抖,在疼痛,在流血!……我的讲述已经很无力的了,远比不上我最初看到先生的朋友们的记载,更何况他身边的人们所亲历……
朋友里,对我众口一词的评价是“认真”。而且时常听他们对我说:“你大可不必要这么认真,对你没有好处……”然而,当我面对先生,感到他“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做好”的态度时,我是怎样地汗颜和无地自容啊!我认真么?我已经不敢仰视,我低下头了……
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不认真。这是先生的评语。然而他自己却太认真了,认真到磨消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人应有分明的事非和热烈的好恶”这也就是认真。对敌人,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先生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句箴言。
认真。认真到不计得失。这只是先生无数优秀品质中普通的一项。而我所举的又仅仅只是他对于青年的认真。先生并不是完人。但只是这一项优秀品质,已如火一般烧灼了我,烙痛了我的心。令我时时羞愧,痛楚,令我不能不写它出来。我久已想要将先生描画出来,哪怕是万分之一,可是我实在没有这种能力。
有许多人,特别是现在的青年人,在批评鲁迅。我不知道他们的评价从何而来?!如果连鲁迅全集也未摸过,连一部关于先生的评论也未读过,一篇回忆先生的文章也未看过,甚至连一篇鲁迅的杂文也读不懂,他又有什么资格来评议先生?!……
“鲁迅精神现在早已过时了。”许多人,甚至是我的朋友,也有人在这么说。是真的么?也许吧。但是,鲁迅先生从来就没有想自己的精神“合时”!“圣之时者也”,如孔圣一般髦得合时的人,何尝没有,而且还很多呢!但可惜他们和先生是完全两样的人,为我的所不能配服!先生的一生是只想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是只想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大众,为中国,做些事的。至于是“时髦”还是“落伍”,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呢?所以即使在当时,又何曾“合时”过?!
如果今天能有人不计得失,肯于拿出他的认真——哪怕只有鲁迅先生的十分之一,——我敢以我的真诚,向他致以十二万分的敬意!鲁迅先生,永垂不朽!鲁迅先生的精神永存!本文作者 凌霄 凌霄邮箱: zhylingxiao@或: zhybingyueer@
先生的教育与牺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着,他对于青年的爱,社会的爱,当然铭刻在大多数青年们的心上。郑振铎在《永在的温情》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京平刚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最大的鼓励,他感激得几乎哭出来。但想不到鲁迅竟这样突然地去了!……第三天,我在万国殡仪馆门口遇见他(京平),他的嘴唇颤动,眼圈在红。在万国公墓归来后,他给我一封信道:'我的心已经分裂。我从到达公墓时就失去了约束自己的力量,一直到墓石封合了!我竟痛哭失声。先生,这是我平生第一痛苦的事了,他匆匆的瞥了我一眼,就去了——'”郑振铎说:“但他并没有去。他的温情永在我的心头,——也永在他的一切友人的心上。我相信。”
当鲁迅的遗体上披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而接受人民的公葬的时候,我知道每一个深深爱着他的亲友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把他提升到了一个历史和国家的高度的。没有人能不对他产生最深的尊敬、痛苦和哀悼!
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不断地举下去,直到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感到不忍再看……但我不愿意了!当我重温着,讲述着这每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都感到我的心在颤抖,在疼痛,在流血!……我的讲述已经很无力的了,远比不上我最初看到先生的朋友们的记载,更何况他身边的人们所亲历……
朋友里,对我众口一词的评价是“认真”。而且时常听他们对我说:“你大可不必要这么认真,对你没有好处……”然而,当我面对先生,感到他“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做好”的态度时,我是怎样地汗颜和无地自容啊!我认真么?我已经不敢仰视,我低下头了……
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不认真。这是先生的评语。然而他自己却太认真了,认真到磨消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人应有分明的事非和热烈的好恶”这也就是认真。对敌人,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先生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句箴言。
认真。认真到不计得失。这只是先生无数优秀品质中普通的一项。而我所举的又仅仅只是他对于青年的认真。先生并不是完人。但只是这一项优秀品质,已如火一般烧灼了我,烙痛了我的心。令我时时羞愧,痛楚,令我不能不写它出来。我久已想要将先生描画出来,哪怕是万分之一,可是我实在没有这种能力。
有许多人,特别是现在的青年人,在批评鲁迅。我不知道他们的评价从何而来?!如果连鲁迅全集也未摸过,连一部关于先生的评论也未读过,一篇回忆先生的文章也未看过,甚至连一篇鲁迅的杂文也读不懂,他又有什么资格来评议先生?!……
“鲁迅精神现在早已过时了。”许多人,甚至是我的朋友,也有人在这么说。是真的么?也许吧。但是,鲁迅先生从来就没有想自己的精神“合时”!“圣之时者也”,如孔圣一般髦得合时的人,何尝没有,而且还很多呢!但可惜他们和先生是完全两样的人,为我的所不能配服!先生的一生是只想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是只想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大众,为中国,做些事的。至于是“时髦”还是“落伍”,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呢?所以即使在当时,又何曾“合时”过?!
如果今天能有人不计得失,肯于拿出他的认真——哪怕只有鲁迅先生的十分之一,——我敢以我的真诚,向他致以十二万分的敬意!鲁迅先生,永垂不朽!鲁迅先生的精神永存!本文作者 凌霄 凌霄邮箱: zhylingxiao@或: zhybingyu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