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论“人生价值”

论“人生价值”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一流评论家

    “ 孤独者”等君谈了人生类的大题目,受其启发也来凑个数以纪念鲁迅。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虽然因观念角度不同答案可以“十”计,但我却将乃归结(浓缩)为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物质(金钱)方面的价值在当今“铜臭逼人”的“红尘”里“妇孺皆知”。而“精神”的价值呢?俗语曰人分三六九等 ,是指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下和贫富的距离。然而人在精神上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我这里所指的“精神”可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表述,即是“对现代文明的认知程度和对古代文明的修养的‘灵性’的结合能力”!有的人身据高官,但是尽管他贪财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且洋房轿车伺侯,但在精神上却“一贫如洗”,而他认为物欲是他的“人生价值。从前乡下的“赤脚农夫”在乘着“改革东风”而摇身一变成为“包工头”之类的大款后也明白有“知识”的女大学生要比和他同样出生的村妇“够味”!“精神”的魅力(价值)在此可见一斑---虽然对精神价值的祥细论述限于篇幅与其中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在此难以尽叙。叭儿狗穿得、吃得再好也始终沉浮在“叭儿狗”级,从这个意义上推理没有、或者缺乏“精神”财富的“人”更接近于“准”动物级--或曰类人猿一族。而“挤”身于文人之列却丧失“精神”的人,不管他以前曾经辉煌,历史文明的车轮都将他无情地碾至粉碎---好象还没有听到“留情面”的“例外”,现在举两个“例内”以佐乃说:郭沫若(一个文弱老书生)于“文革”中在**得道邓小平失势时笑“邓小平奋螳臂”,而当时正是邓小平“高举骨头”反对**失败之后。不久,江倒邓起。郭“不倒”遂反戈“起义”大骂**、张春桥一党“叛徒、内奸、工贼、狗头军师张”。郭“不倒”虽能考证中国古代的甲古文,却忘了文人不是武夫是“不准”起义的!另一位大家面熟的是王塑王大文“嚎”。这一位因为“年轻气盛”,也有“翻译”成“不甘守寡”、“借梯上房”之类的。王大文“嚎”不但讥笑鲁迅先生只写了几本短篇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想爬上原本应给他留着的中国“第一大文豪”的宝座,还“精力过胜”地四处拳打脚踢,其武功连以描述盖世武功而名嘈天下的金庸“金大侠 ”也抵挡不住地望“疯”而逃!据说王大文“嚎”的下一个目标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下估计那整天厮混在千金小姐们中间的书生也不一定是“王大侠”的对手,看来中国武林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了!由上二位的所为可见其糟塌了自己最大的所谓“人生价值”。同样以精神作为享受与“奉献”的鲁迅在以上“二丑”面前则有如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山。

    鲁迅先生的至今被人难忘,亦在于“精神”二字!在民族情结上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象一个慈父一样热切地期望自己多灾多难的民族,自己勤劳善良的人民早一点进步和富强起来。在救国救民上,鲁迅毅然弃医从文,用自己“匕首、投枪一样锐利的文笔打击那些“御用文人”及“群小”,警醒与“唤起民众”。在文学与思想的修养(精神)上,鲁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直到现在也不见那一个文学家与思想家“超越”了鲁迅---当然王塑王大侠属一“例外”。现在许多青年学生读不懂鲁迅这很正常,一为“文力”所限,二乃阅历所阻。但这不应成为读鲁迅的书的“退堂鼓”---森林中的鸟儿鸣叫自有强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