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教育和传媒,中国的知识分子除了做“党和国家”的工具与喉舌,已经没有第二条路。这情况,在70年代末的改革之后,稍有改进。其改进的程度与执政的@!#$将原先绝对独揽的社会资源和严格控制下的公民权利返还给社会的程度相当。

    (三)

    1984年的“十一”,就在20世纪快要进入它的尾声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自己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了一幅手制横幅“小平您好”,赞扬这名专权改革者所作出的合乎民心的成绩:农民耕种土地的自主权的部分恢复,撤除阶级成分划下的政治歧视和压迫,为政治运动受难者恢复名誉等。鼓励他在此基础上再往前走,真正实践最初对社会许诺的“解放”。

    又是十五年过去。我们今天已经看到的是,在毛式社会主义中国的底子上,邓作为继承人,似乎什么都能改,甚至“姓资姓社”都无所谓,惟独“不能有(思想与言论的)自由”,这人类走出蒙昧的第一前提。在党内人士享受了片刻的1978年的“议论自由”之后,邓的决定是:对他所设计的改革,只“摸着石头过河”,无论其理论、方法、步骤,还是对变动着社会成分,一律“不讨论”。尽管如此,对社会有限的权利返还,还是给了民间(包括知识分子)一丝生机。然而,这类不够成熟的社会上的非制度性的改善,再次在强硬的当权者和激进的革命者手中断送。籍着对1989年社会抗议行动的镇压,十年间艰难地成长起来的现代中国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萌芽,特别是独立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发言的阵地,遭到全面清剿。两年之后,这名以开辟中国的新时代自命的独裁者,在其衰朽之年亲自南下,希图挽救他亲手设计的“经济改革一花独放”的改革大业,却为中国的现代化埋下新的、更加难于克服的障碍。权力化的资本和市场毒化了中国现代社会可能的生长点。就在外国资本与集权政治联手,将古老的北京打扮成一名妖娆商家妇的时候,她的结局,似乎不出两类:经济上去了,社会法西斯化;经济上不去,社会动乱。当然还有一个与世纪初非常相似的可能:国际干预与共管。

    (四)于是,人们会问,对本民族的现代化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知识分子,究竟干什么去了。

    “读书好学”本是中国传统;一百年来,爱国的、愿为祖国繁荣出钱出力的中国知识人更是遍布世界。但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少军队、多少高科技和先进武器,甚至有多么高的GNP和外汇存底,如果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和不信仰,没有权利对现存社会进行严正批评,没有一批以意志独立与言论尊严作为自己终身职志的理想家,以及独立于强权(党和政府)的法律对他们的保护,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就只能是独裁者手中的玩物:先进的武器、金钱盟友、辉煌的(同时也是灾难性的)大工程、和随手拣起来就用的思想批判……,中国的知识人,恰如有着诸般显赫名头的伏尔肯(Vulcan)们,依旧只是党的工具。

    中国有句老话,“百无一用是书生”。它萌于军事强权左右社会的中古时代,并再度为中国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所处的地位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