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Re:鲁迅的价值到底何在?!

Re:鲁迅的价值到底何在?!(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质说,这思想出现在他的小说和杂文中,是文学化的表述,体现了他以个人为本的思想。他对社会给个人的精神方面的压迫和摧残极其敏感,他的作品也传达了这样的感受。没看鲁迅作品的人,会觉得老例都是正常的,当有些老例落在自己头上时也许会觉得有些别扭或自认倒霉,但也可能用精神胜利法麻醉自己。看了鲁迅的作品,就会感到自己身上既有被损害者的影子也有损害者的影子,从而认识到这社会的不合理性。鲁迅的思想就这样通过文学传达给了读者。

    革命家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人士。革命家的概念主要依靠革命的概念来规定。“革命”的定义太多了,在此试举几例,1、革命: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1980年版《现代汉语词典》);2、革命,是指以群众暴力等急剧方式推翻现有制度和现有权威的激烈行动(不包括反侵略的所谓“民族革命”)(李泽厚);3、人们在改造自然或改造社会中进行的重大变革(《辞海》)。4、有一本名为《科学的革命》的书中这样写到:有据可查的资料表明,“revolution”这个词最初是作为一个精密科学的专门术语流行于世的,长期以来,它在这个领域中曾经有过(而且现在仍然有着)一种与“突然的戏剧性变化”截然不同的含义。Revolution这个词的意思是重复(如一年四季那样的循环运动),或者涨落(例如潮汐的运动)。因而在科学中,revolution意指所有永恒的变化,无休无止的重复,以及可作为完全重新开始的起点的终点。这就是我们会想到的“行星在它们的轨道上运转”这类短语的含义。无论如何,“科学的革命”或“科学中的革命”这类措词,却不具有这种连续性或持久性的含义;相反,它所指的是,连续性的打破,已经可以承前启后的新秩序的确立,旧的、为人熟知的事物与新的不同寻常的事物之间的分水岭等。

    按照定义1、2,鲁迅可以算革命者(他早年在日本参加过反清革命组织,晚年是左联一分子),有些人大概认为他是推翻统治阶级的重要力量,所以认为他是革命家;按照定义3、4,鲁迅可以算伟大的革命家——他革命的对象是文学。鲁迅是新文学的开创者之一,是新文学的第一座高峰。但是按照定义3、4,爱因斯坦也可以算革命家,只是不知有谁这样称呼过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学的鲁迅包含了思想的鲁迅和革命的鲁迅。撇开文学,鲁迅的思想就只剩下了进化论、阶级论等简单的名词(以至于有些后辈以为用这些词就可以概括上百万字的鲁迅全集),正如撇开文学,曹雪芹的思想就只剩下宿命论一样;可一旦你品味了鲁迅的文学作品,当你从作品中读出“不合理”时,你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理”的模样了,而这种认识的印象比从学院派的哲学著作上得到的印象要强烈、深刻得多。撇开文学,鲁迅的“革命”生涯也过于空洞,还不如周扬、夏衍实在呢;但是研究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学史被鲁迅分成了两截,像他这样的文学革命的标杆,在历史上实在不多见。所以,最实事求是的说法是“鲁迅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革命性的伟大的文学家”。